第157部分(第3/4 页)
先到的大臣围着几个圈子,相互谈论着最近发生有趣的事情,不是发出一阵欢笑之声。
“常大人好,下官有礼。”南京知府王德榜看见常大淳入殿,急忙迎上去问安。
常大淳拱了拱手,问道:“陆大人到了吗?老夫有件事要与他商量。”
王德榜指了指内殿,小声道:“陆大人刚到就被皇上派人宣走,下官也不知是什么事。”
禁卫军统领陆顺德靠过来,笑道:“我倒是听到点风声。”
常大淳摇手,四处看了一眼,回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陆大人的**,我们不要探究了。”
王德榜干笑了一下,注意到常大淳上身微倾,显然是在等待陆顺德解答,不由看向陆顺德,示意他接着说。
陆顺德眼中闪过鄙夷之色,大丈夫敢作敢当,这帮文人就爱干当婊子还立牌坊的事。
“本官负责皇城守卫,这陆大人最近上朝之前,经常被叫道后殿,本官就注意一二,你们猜皇上为何单叫陆大人一人?”
王德榜小声道:“皇上有军机大事与陆大人商议。”
陆顺德见常大淳当做视而不见的样子,也不追问,对着常大淳刺了一句:“如果要是军机大事,皇上怎么单独找陆大人,这常大人也是阁辅,应该叫上常大人才对。”
王德榜见常大淳面色微变,拍了拍陆德顺的肩膀,催促道:“陆兄就不要卖官司了,咱们两人共同负责南京治安,低头不见抬头见,可不能见外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清想议和
陆顺德见朝阳殿官员越来越多,知道上朝的时间快到了,急忙解释:“这陆首辅三更就起床处理公务,每次上朝的时候都急忙忙的来不及用餐,只能再袖子里揣一块大饼,时间长了,肠胃自然不好,经常腹泻,这事让皇上知道了,每次上朝之前,都把陆大人宣进后殿,与皇上一起用餐,为此上朝时间被推迟两刻钟。”
王德榜又是羡慕又是不忿,为了陆建瀛吃上热乎乎的早饭,把他们上百个大臣,扔在大殿上等候,这陆建瀛怎能心安理得的赴宴。
“陆大人来了!”
常大淳羡慕的看着左边的陆建瀛,只见他红光满面,洋洋自得,顾盼之间,挥洒自如,就是当咸丰老师时也没见他这么得意过。
“皇上驾到!”
“臣等拜见,愿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免礼,今天可有事上奏?”
常大淳静静的等待着,大汉的早朝越来越正规,按照常规一般是由低品级的官员先行奏事。
“微臣翰林院编修刘末有事启奏。”
李云中认识他,新科榜眼,带头抵制前往欧洲的人物,不是他不敢去,只是孔孟的书读多了,认为天朝上国岂能学习蛮夷,有这种思想的官员还有很多。
刘末继续说道:“南京城人口急速增加,目前已经突破180万,至于南京府7县总共有百姓600万人,城中房价激增,已是五年前的二十倍,百姓无立锥之地,日夜栖息在工厂,三五十人挤在一间屋子,过着吃不饱饭,衣不蔽体的生活,请皇上为百姓做主,整顿工厂。”
南京竟然有那么多人口!李云中惊呆了。马上问道:“朕攻入南京的时候,城中只有80余万人,整个南京府不过200万,为何短短时间,人口增加了那么多?”
刘末答道:“据微臣调查,是因为长江上游,湖北、四川、江西、安徽等地区连年战乱,百姓纷纷逃难,南京外来人口已经超过本地居民,本地人与外地人经常发生械斗。”
蒙上升笑道:“这是好事啊。南京人口越多。证明大汉越强盛。”
刘末讥讽道:“那蒙大人知不知道这几百万人一天要吃多少粮食。而南京府一年的产粮是多少,人多地少,物以稀为贵,粮价节节上涨。百姓劳累一天连个温饱都混不上。”
被一个六品芝麻官讽刺,蒙上升恼羞成怒,训道:“眼高手低,空谈误国,你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刘末并不理会蒙上升,继续说道:“启禀皇上,南京城外每天都有大量运粮船只靠岸,帮会趁机行事,滋生大量亡命之徒。勒索过往商人、百姓,官府不闻不问,百姓苦不堪言,其中以青帮势力最大,共有人员五万。遍布南京、苏州、上海等繁华城市。”
青帮!李云中没想到大汉境内还有黑社会,想起前世黑帮电影,顿时来了兴趣,对着南京知府王德榜问道:“此事你可知道?”
王德榜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