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提高。我从中学到了太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伙伴。”
既然刘亦婷可能从这个HPAIR组织中得到如此之多,我觉得她的付出简直微不足道,将“忘我精神”这样的光荣称号戴在自己的头上会不会有些言过其实了呢?
这里,我想提醒一下刘亦婷,在自我表彰之前,先要把真正的“忘我精神”是什么样弄明白,否则难免贻笑大方。下面有两个案例,可供参考:
77岁的高耀洁在70岁才开始做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做到什么时候呢?面对这样的疑问,高耀洁的回答是8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这句常见的书面语,让CCTV“感动中国”录制现场上的观众潸然泪下。自1996年开始她自费进行艾滋病预防和救治工作,已经走访了河南100多个村庄,见到1000多名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了艾滋病防治上,家里仅有的一台电脑还是别人捐赠的。从2000年开始她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艾滋遗孤的救助方面,至今已花费8万多元,无偿资助了164名艾滋病孤儿。
正因为高耀洁做了这么多,她在回答CCTV《面对面》记者的提问时才会做出下面这段理直气壮,心地坦然地回答:
记者:您做这些有回报吗?
高耀洁:没有。要说有回报就只是我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了。
记者: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东西驱使你这么做的?
高耀洁:我的看法,一个人活着不应该光为了自己,应该为了更多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多付出一些,付出一些对这个社会总是有好处的。这个总比坑公家、害民家、肥自家好吧。
另一位堪称“忘我”的人物是钟南山:
在疫情最严重时,他以一个医生的医德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我这里来”,此后,我们看到的是他以66岁的高龄,连续38小时救治患者的身影。
紧要关头,他坚决地否定了有关部门关于“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2003年4月中国社会调查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1200位受访民众当中,有89%认为钟南山是一位英雄。
就是这样一位被民众称为英雄的人,却从来没有在媒体前唱过什么高调,说什么自己发扬了“忘我精神”,当有人想把他的故事搬上银幕,钟南山明确表示,其实他根本就没有那么伟大,他只不过以其医生的天职做了一点个人应该做的事情罢了。
有趣的是,校徽草图和哈佛铜像底座上刻着的校徽,是两本书朝上翻开,一本书朝下扣着,可这个校徽在其他地方出现的时候,那本朝下扣着的书也朝上翻开了!这个微妙的变化,也流传着两种有趣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扣着的那本书是1644年的设计者向上帝表达敬畏之心,它象征着人类对上帝创造的知识不可能全部掌握。……
另一种说法是:翻开的书象征着知识可以从书本上获得,扣着的书象征着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从书中获得。这一种说法和我们家的观念倒是挺吻合的,从小学到中学,爸爸妈妈经常提醒我“实践出真知”,我早就习惯于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观察与思考”。这个发现让我很兴奋,它预示着,我可能不难适应哈佛重视实证和实践的校园文化生活。
(引自《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第14页)
我在后面的章节里将详细讨论刘亦婷申请哈佛的那篇作文《顿悟》,这篇作文完全就是闭门造车,从书本到书本的产物,没有任何实地采访和实地调查,完全没有体现出“实践出真知”这样的思考方法来。但是,这不影响刘亦婷自己表扬自己。孟德斯鸠说过,“啊!夸奖的话,出于自己口中,那是多么乏味!”也许哈佛教了刘亦婷很多知识,给了她学位,但忘记了把孟德斯鸠的名言传授给她。
应聘波士顿咨询的过程,也是一次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为了迅速提高面试的重头戏———案例分析能力,我到哈佛商学院找来了MBA教材,突击自学、训练,从思路到表达都力求专业,力求完美……结果,在北美近万人竞聘100个职位的激烈角逐中胜出。
(引自《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第61页)
这段自我表扬的方法可以命名为“难得糊涂法”。刘亦婷说,她“在北美近万人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