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页)
少,像院士之类的在国际上知名的都不多,不过总比那些大众化的教授效果好一些。我的推荐信是请一位老院士,我的院长,两位副院长和导师兼前院长写的,不过事后证明官衔的作用也不大,关键还是看推荐人在对方学校那里熟不熟,有没有名了。
所以说推荐信这玩意儿,既重要又不重要。如果你能让非常具有声望的人来推荐你,不管你其他方面多平庸,也能被生生地塞进美国大学,如果你搞不来牛推荐,那么这就是几张废纸。请注意这位朋友在第三段谈到的“关系”,这在美国大学录取时太重要了。可以说,刘亦婷便是这个潜规则的受益者,我会在后文详细说明。
我们通常的印象是:美国是个讲公平不讲人情的社会,美国大学录取过程非常公正、铁面。实际上,这些印象都是假象。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便是,在美国大学里,校友子弟会受到特别优待。有个了解内情的留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幕进行了剖析,兹引如下:
你可能会问,这优待校友子弟的政策,国内也有,与金钱有何干系?要知道,美国的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校友捐款是学校储备基金的主要来源。而储备基金的收入能占学校全'BlockedAds'
'BlockedAds'部开支的1/5左右。校友得罪不起。在常春藤学校,校友子弟的录取率是正常录取率的二、三倍。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生中,12%是校友子弟;虽然学校的正常录取率是13%,但是“子弟”则高达40%以上。1993…1996年间,达特茅茨的校友子弟录取率在40%至46%。
另外,如果有谁表示愿意捐一个大楼、一个实验室、几百万现金,那他的独生子或女儿即使是“学术排名”倒数,也可以昂首阔步迈进常春藤的大门。这样的学生虽然不多(如果多的话,这个学校就会慢慢地垮了),但总让你觉得苦读10年,不如别人老爸的一张支票管用,心里不是滋味。除了有钱人的子女,名人政要的子女也格外受到照顾。这些学生的存在,对学校的知名度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尽管名人的子女不能马上带来大笔金钱,从长远来看,那好处可太大了。
(引自
对这个现象,刘亦婷在哈佛也颇有心得:
边走边聊的时候,我得知我的3位室友来自美国各地。汉娜是来自加州的犹太人,多萝西是来自德克萨斯州的黑人与菲律宾人的混血儿,卡萝琳则是缅因州的白人。她们的父母或为名校教师,或为医生,或是关心社区教育的人士。她们有着各不相同的文化背景与宗教信仰,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来自所谓的“哈佛世家”。汉娜的妈妈是哈佛毕业生,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