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败军,一部分腿快的逃回了京都阳城,向新王伯益报告了兵败的经过。声称姒启的大部队明天便可兵临城下,请大王早做准备。
伯益闻听赢夔全军覆没,赢夔也阵亡了,吓得面如土色,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群臣也惊的目瞪口呆,你看我,我看你,都露出了慌张的神色。
正是:
军中战鼓响,
壮士阵前亡;
凶讯惊噩梦,
君臣大恐慌。
第十二章 避深山伯益弃国
伯益是个文人出身,原本就对杀杀打打的场面怀有恐惧心理,听说姒启带领五千精兵而来,早就吓得心惊胆战。如今又听说姒启杀了大将军赢夔,赢夔所带的一千士卒全军覆没,就更加慌了,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这些大臣们虽然都拥护伯益称王,但他们又全都畏惧姒启的势力。谁都知道,那姒启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如果落在他的手上,那可是凶多吉少。他们此刻都在为自己的命运担忧,哪还顾得上什么国家大事呀!在大殿上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拿不出个主意来。
伯益询问军营的总管:“城中如今还有多少军队?”
军营总管急忙出班回答:“报告大王,老弱病残都算上,也只能凑上一千多人,能够参加战斗的顶多也就八百人。”
伯益思忖,听说姒启在安邑屯兵一万多人,这都城驻军何以如此之少,显然这是禹王生前有意的安排,摆明了是要让他的儿子来争夺王位。这个禹王也真是的,既然你不想把王位传给我,又何必来这一手呢?这不摆明了是要害我吗!如今我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兵临城下,我将如何抵挡?一旦大军入城,那姒启父子如狼似虎,心狠手辣,不但我的性命难保,只怕是全家老小无一能幸免。看样子王位我是坐不成了,既然如此,又何必搭上全家人的性命呢?不如早早寻个脱身之计。
想到这里,他立刻有了主意,便向群臣宣布道:“今天的朝会暂时到此为止,你们回去后,都开动脑筋好好琢磨琢磨,明天早朝每人都要拿出一个主意来。”
群臣听了这话,都感到很意外。什么意思呀,眼见得就要兵临城下了,这位新王竟然还能稳得住,真是不可思议。散朝就散朝吧,或许到了明天,大王真的会有什么扭转乾坤的妙计呢!
于是,大臣们满腹狐疑陆续散去。
散朝后,伯益立刻回到后宫,叫来自己的亲信,让他迅速准备好两辆驴车,在城北墓地那片树林里等候。又命人在城里的布衣店弄了些普通百姓的衣服,秘密的带进宫来。他把全家人都召集到一起,说明了当前形势的危急,必须要在天黑之前装扮成百姓逃出城去,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全家人虽然不愿意离开这富丽堂皇的王宫,但大难来临,能逃得性命就不错了,哪还顾得上留恋什么荣华富贵!于是全家人都急急忙忙脱去了身上华丽的贵族服装,换上了老百姓穿的粗布衣裤。为了防止被人看破,还都故意把头发弄乱,手和脸上都抹了一些脏污的东西。
为了不惊动城中的百姓和官员,伯益命全家人从宫中的地下暗道悄悄地走出去。暗道的出口是一片荒凉的墓地,周围有许多树木,十分偏僻,平时很少有人来往。这条秘道是当年在禹王的授意下,伯益亲自设计并指挥挖掘的,是一条防备暴乱的逃生通道。地道挖成后还从来没有使用过,如今倒派上了用场,他带着全家人通过暗道走出了王宫。出了暗道后,他们分成几拨,分别从四门出城,约定到城西三里处的女娲庙聚齐。伯益和夫人带着几个年龄较小的孙子乘坐两辆驴车分别从北门和西门出城。
读者也许会问,姒启的军队还没有来到,伯益打算出逃,为什么还要如此小心呢?
原来,伯益完全是为了城中的官员和百姓着想。他心里清楚的很,如果他大张旗鼓地带领家人逃亡,势必引起城内大臣和百姓的恐慌,一些大臣和百姓就会加入到逃亡队伍里,整个都城就乱套了。而那样一来,社会秩序就会混乱,弄不好还要造成许多人无辜的伤亡。
从这一点来看,伯益还真是一位品质优良道德高尚的人。
傍晚时分,伯益全家在城西女娲庙会齐,清点人口,老少三代共计三十九人。
虽然天色已晚,好在正值月圆之夜,伯益便带着全家人借着月色连夜逃往翼山(今河南登封市西南)。因为伯益精通鸟兽之语,进入深山与鸟兽为邻,这是他最好的选择。从此伯益的赢姓家族隐居山中,再也没敢露面。
伯益的后代在夏王朝统治时期,一直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