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朝廷争执(第2/3 页)
提到李道宗的坎坷一生,唐峰又想起另一件事:贞观十二年,李道宗因贪腐遭到唐王的厌恶,被剥夺官职,并削去封邑,仅保留郡王身份回到家中。
直至年初,即贞观十年,李二才重新启用李道宗,任命他为鼓州都督,尚未赴任又改任为晋州刺史。
这时,唐峰明白为何不再觉得奇怪了。
即便再出色的将领,也会有低谷时期。李道宗在其人生的巅峰时刻遭遇罢免,现在虽被重新启用并派往前线,但他手下的军队对他仍有不服,加上时间尚短,恐怕他还没有完全掌控这支军队。
如今担任主帅的苏定方突然病倒,而突厥又突然来袭,他所率部队的主官与下属将领不合,兵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此次战败,失之于天时地利人和。而这次战败,直接导致了边疆战局的变化,原本占有绝对优势的唐军,现如今……
突厥方面,必定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肯定会连续行动,寻找机会击败其他的唐军。
问及李道宗的处理结果,唐峰看向高履行问道。尽管李道宗的确有些贪婪,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在秦琼、李靖、尉迟敬德等人逐渐年迈的情况下,大唐可用的名将已经不多了。
目前,在战场上仍活跃的将领只剩下侯君集、苏定方、张亮、李勖以及李道宗等人。唐朝还在西域各国驻扎大军,并且北方正在持续作战,这样一来,这些屈指可数的大将分散开来,能够调配的兵力就更为有限了。
从贞观十四年至贞观二十年,这是唐军新旧交替的时代,像罗通、薛仁贵这样的新一代军神尚未崭露头角,而老一代的军神们已渐渐老去。
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帝再次因愤怒罢免李道宗,那么北方边境就会更加缺乏可用的大将。
高履行表示并不知情,但他认为,在这种关键时刻,陛下李二应该不会立刻处置江夏郡王。
听闻高履行的话,唐峰微微点头。他认为,自己和高履行能考虑到这一点,身为帝国主宰者的唐王李二自然也会有类似的思考。
“你自己要做好心理准备,此次前往北境,可能会面临更加惨烈的战斗,那时即便是主帅,也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你自己要多加小心。”高履行提醒唐峰。
唐峰点头应允。高履行随后没在卫国公府久留,与唐峰一番交谈后便匆忙离去。待高履行离开后,唐峰独自站在门口,凝视着庭院,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局势变化太快,令人猝不及防。原本紧张的北境局势已经足够棘手,现在却又因这场变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正如高履行所说,接下来的北境之战将更为惨烈,又有谁能预知会有多少人在这片焦土上战死呢?
要说害怕,当然存在;但如果要说后悔,那就没有了。作为一名女婿,对他而言,唯有战场才是能彻底改变命运的地方。
如今北境烽火连天,虽然危机四伏,但也充满了机遇。他拥有了武勋职位,还获得了诸多与战争相关的技能和光环,对他而言,战场犹如星辰大海。
正当唐峰的思绪飘向北境战场之时,大明宫内已是争吵一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留在长安城内的所有功臣均在此处,包括平素称病不出的秦琼以及小越国公罗通等人。
此刻,唐王李二端坐于雕龙的御座之上,他威严的面容上表情时明时暗,变幻莫测。
邢国公的位置暂由河间都王代理,然而面对西突厥的问题,却又不知该派遣何人前往处理。长孙无忌紧锁眉头,目光在大殿内这群经历过无数沙场的老将们身上徘徊。
坐在宝座上的唐王,目光也同样在这群曾经随他一同征战天下的老将们身上一一掠过,那些曾陪伴他披荆斩棘的大将们,如今都已经老去。
在这个世界上,又能有几个廉颇?又有几个黄忠呢?
再加上突厥的袭击,损失惨重,原本一直安分守己的西突厥也开始躁动不安,似乎正与东突厥遥相呼应。
同时,高原上的吐蕃——那位被称为高原雄主的松赞干布,完成了高原统一的伟业,似乎也有了扩张领土的势头。恰好这时,高丽国内政变,东部大将军盖苏文杀死了一百多位大臣,并闯入皇宫杀害了高丽王高建武,转而拥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为傀儡王。
盖苏文掌控高丽大权之后,开始大规模操练军队,显露出吞并新罗与百济的野心。
隋朝时期,大隋军士用头骨堆砌的人头馆仍矗立在高丽城外,警示着世人。
大唐接过大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