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性行为导致自己跟别人“隔绝开来”——他越来越多的时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掌控一切,但是从来不会跟其他人建立令人满意的、有意义的关系。
障碍性疏离的模式
每个过度依赖的人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依赖的需求,同样,每个疏离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保持和他人的距离。过度依赖的人可能在某些方面过度依赖但是在其他方面并不这样,同样,疏离的人也可能在特定的方面(比如恋爱关系中)表现出疏离而其他方面(比如友情)却不这样。
研究者定义了障碍性疏离的四个主要模式:
●退缩型疏离:羞怯模式。
退缩型疏离者在周围有人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他们的社交焦虑非常严重,以致他们根本不可能进行社交活动(相反的,他们会躲在角落,内心偷偷期待跟他人交流)。退缩型疏离者通常有为数不多的看上去比较“安全”的朋友(家人、一两个熟人),除此之外,他不跟其他任何人交流。
●愤怒型疏离:挑衅模式。
愤怒型疏离者通过表现敌意来保持距离。有时,这种敌意会转变为多疑甚至是偏执——愤怒型疏离者幻想别人在暗算自己。他们有时会变得很可怕(有时,他们会骂人或者打人)。但是需要牢记的是,愤怒型疏离者的敌意是一种防御:潜意识里,他们觉得悲伤和孤独,敌意的行为有助于掩盖这些情绪。
●自恋型疏离:自我中心模式。
自恋型疏离者用想象出来的优越感作为避免跟他人接触的理由。自恋型疏离者通过表现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或者更坚强、更漂亮/帅气),来使他们的疏离行为合理化(毕竟,“更差”的人不值得他们浪费时间)。就像愤怒型疏离者的愤怒一样,自恋型疏离者的自我中心也是一种防御,帮助压抑他们内心的无力感,不进入意识层面。
●肤浅的交往:勉强为之的模式。
肤浅交往的人可能根本就不表现出疏离。他们一般都有很多朋友——有时候甚至数量庞大(事实上反证了关系的肤浅程度)。这些肤浅的社会关系通常是一些共同的任务(比如工作)或者共同的爱好(比如运动)为中心。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情感深度。与这类人的关系通常在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愉快,但是过不了多久,除了一起完成任务和表面上的共同爱好之外,这些人就没法再进一步深入交往下去了,关系变得越来越令人沮丧(尤其在友谊和恋爱关系上)。
第二章 不满的根源:我们是如何隔绝了彼此?(6)
你对其他人的不良关系模式的反应
为了重建健康的依赖,你必须了解自己对别人不良关系模式的本能反应,从而改变你的反应模式,避免关系陷阱。通过回答下面的问题,你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对周围过度依赖和疏离的人的反应模式。我们会在第三章仔细分析你的答案。
对于给定情境,选择一个最能够描述你的反应的答案。
当我意识到某人过于依赖我的时候,我本能的反应是:
1) 尽全力帮助他——如果他们依赖我,肯定有充分的理由
2) 跟他保持距离——我不想鼓励他变得更加依赖
3) 我来处理——如果他崩溃了,自然需要有人来接手
4) 看不起他——每个人都应该像个成年人的样子,照顾好自己,不能指望别人来解救
当我在乎的人要跟我保持距离时,我本能的反应是:
1) 鼓励他们说话——我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来维持这段关系
2) 检讨自己——也许是我做了什么会导致他们退缩
3) 在别处寻找——在这段关系当中得不到的,可以从其他关系中获得
4) 不想它——对于你控制不了的东西,担心也没用
人们常常把过度依赖和女性联系起来,而男性则是疏离的,但是我们的研究证明并非如此。1995年,我们汇总并分析了几十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小学生、大学生、成年人和心理疾病患者——几乎有上千人,覆盖各个年龄层。结果很明显:过度依赖的男人和女人一样常见,而疏离的女人也和男人差不多。
我们不能让性别刻板印象妨碍了我们的思考。为了理解自我挫败的人际关系模式,我们需要打破刻板印象,从而当过度依赖和疏离出现的时候,能够识别它们。
安妮:自信外表上的瑕疵
刚进大学的时候,安妮展现了新生身上少见的自信。第一次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