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实证方法)产生以前,不仅没有自我检查与一般常识方面的意识,也没有实证的支持……新制度经济学以及相关的方法只是一种信念,或者也许是一种虔诚”(Simon; 1991)。在第三部分收录的文献则会帮助我们消除以上误解。
第三部分由九篇文献构成,分别是《销售人员的一体化:一则实证检验》、《组织成本》、《契约持续期与关系专用性投资:煤炭市场的实证证据》、《长期契约中的数量和价格调整:关于石油焦炭的案例研究》、《长期合同的有效适应性:天然气行业的“绝对付款”条款》、《捆绑预售经济学》、《一般行业及CATV行业中治理自然垄断的特许投标》、《管制与管制契约》、《宪法与承诺:十七世纪英国公共选择的治理制度之演进》。大致这九篇论文可以归为四类,即纵向一体化、缔约、公共政策和经济史。
序言(5)
纵向一体化
随着交易成本理论的发展,对于交易成本命题最早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与市场组织的选择问题上,并且主要是资产专用性在纵向一体化生产决策中的作用。Erin Anderson与D*id Schmittlein的论文《销售人员的一体化:一则实证检验》(1984,本书第11章)则指出在生产中自制…外购决策背后的交易成本逻辑也应该能扩展到对于分销与营销活动的前向一体化中。利用调查的数据,他们证明了当有效的销售需要销售人员开发公司专用的人力资本时,电子元件制造商的确更愿意使用雇佣的销售人员而不是独立的销售代表。此外,他们发现当销售人员的绩效难以评估时,相对于提供给独立销售代表的高能激励,企业更加倾向于内部雇员的低能激励。这一结果被认为是交易成本“测度”分支中的重要证据(见Holmotrom与Milgrom;1991,本书第10章)。Anderson与Schmittlein的文章也被看作是交易成本研究重要分支的“分销渠道的治理”的重要的基础性文献。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交易成本理论在实证方面的进步源自于理论的“可操作化”(Williamson;1971,见本书第2章;Klein; Crawford与Alchian; 1978,本书第5章)。将不同的组织安排的效率与可观测的交易属性联系起来避免了直接测度与对比交易成本,并且允许研究者以简化的形式检验交易成本假说。然而这种直接的检验留下了一个问题:如果组织失败了成本如何核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Scott Masten、James Meehan和Edward Snyder的论文《组织成本》(1991,本书第12章)应用了截取回归技术(censored regression techniques)来检验交易属性如何影响交易的成本以及组织形式的选择。通过海军建造项目中的一个部件和任务的样本,他们发现组织错误匹配的成本确实非常高昂。他们还验证了组织形式会随着交易的属性变化而变化这一交易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他们的发现同样表明,内部组织的成本变化在决定企业的边界时比理论所预计的作用要大,也就是说应当给予内部组织成本的特性和源泉以更多的关注。
总的来说,对于纵向一体化决策的变量所进行的各项实证研究均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它们都论证了资产专用性作为分析变量的重要性,这为交易成本理论最核心的命题找到了实证基础。
缔约
与检验纵向一体化决策相关的交易成本假说所取得的成就一样,交易成本经济学家在契约的设计和持续期上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个早期著名的例子是Paul Joskow的论文《契约持续期与关系专用性投资:煤炭市场的实证证据》对于将近300份煤炭契约的持续期所进行的经济学分析(1987,本书第13章)。他认为随着相关的关系性投资越来越重要,交易双方会发现对于重复性的交易,依靠事前将条款和条件具体化的长期契约将会使双方受益,而不是依靠重复的谈判。为了验证这个假想,他对大量煤炭契约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对此假设给予了相当有利的支持,而且这些结果经受住了其他规格/类型的模型、样本和估计方法的检验。因此这些结果也为以下观点提供了相应的实证支持:相关的关系性投资的(重要性)变化深深影响着买卖双方纵向一体化关系的构筑。他的发现第一次提供了正式的证据表明投资的专用性会产生事后为设计和管理长期契约的重复谈判的成本。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