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给我走开
两个大人、两个小孩, 和那只小犬,继续西行。不大一会儿,四下里村庄,炊烟升起。上官大娘道:
“已是午膳时分,想必你们母女连早膳也不曾用过。”
“不曾。”
上官大娘又问巧儿道:
“巧儿,你饿不饿?”
巧儿只不作声,上官大娘道:
“巧儿肯定饿了,她只是不想给你添烦,才这么默默地忍着。”
上官大娘又问道:
“累了吧?只要还坚持半个时辰,我们就走到了岳宅。”
“我们不累,就怕累着你。”
“我不累,我常走这程路,习惯了。”
“这是你今日走第二趟了。哪会不累?";
“来时,我碰巧搭上了顺路车,所以不累。”
僧氏急于尽早安顿,见上官大娘说不累,说道:
“既然如此,我们干脆快些走。午膳前后登门好找人些。反正慢走也是走,快走也是走。”
“正合我意。岳员外一般不会在家里闲坐,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地里;不是在地里,就是在桑园里。若迟了,怕不相遇。”
两人不由又加快了步伐。那只小犬埋头随行。见小犬不知疲倦往前走,上官大娘感叹道:
“狗有情,不知负心,这是狗强过人的地方。”
僧氏、上官一行,不知是犬感动人,还是人激励犬,他们一口气走了好几里路程。忽然,姚大娘指着屋舍相连的地方说道:
“那就是我们孝悌里。”
这孝悌里,处于汤阴水泊的腹地,是一大片由河泊塘泺组成的水乡泽国。这里居民稠广,皆聚族傍水而居。宅基地高的,称为岗。宅基地低的,称为屋场。里中有王家屋场,姚家屋场,有于氏岗,蒋氏岗,还有岳家岗,等等。岳家岗在里中的最西面,王家屋场在最东面。
行至王家屋场,眼前几个三四岁的村童在地上埋头玩虫儿,看蚂蚁搬家。这时,巷陌间传来妇人呵斥孩童的声音:
“王河朔,赶快给我回来,小心家伙上身。”“家伙上身”,是当地土语,即挨打的意思。
“来了,来了。” 孩子堆里,一个约三岁的孩子赶紧站起来,一边答道,一边朝呵斥声跑去。
“河朔”, 即黄河以北的意思。时河北路之民众,称自己“河朔人”, 即黄河以北的人。把“河朔”直接做人名,僧氏深感新奇,道:
“你们孝悌里人的大河心念最重,超越河朔各地。我们那里的人,只有远行过了大河,才自称‘河朔人’,这里还有把‘河朔’二字用做人名的。”
“这恐怕还不是大河心念重的缘故。那孩子他娘凡事图简便,就这么给儿子取名王河朔,乳名也叫王河朔。”上官大娘话音未落,院墙内转出一个妇人,身材高挑,走起路来,有些内八字,重心好像定在额头上。上官大娘望着那妇人道:
“那就是呵斥孩子的妇人,名唤蒋庶岚。这蒋氏脾气大,又不耐烦做事。床单大件; 一概雇人来洗。你安顿下来后;也可以帮她做些家务,洗洗床单大件; 讨她几顿客饭吃。”
僧氏“哦”了一声,因此时早已过了午膳时候,心里担心此去能否见到岳员外。
“有些晚了,我去问问她晓得岳员外在家没?”上官大娘远远招呼了蒋氏,领着僧氏向着蒋氏走去。当走近蒋氏,上官大娘问道:
“你晓得岳员外在家吗?”
那小孩见母亲站着和人说话,靠在母亲膝下,右手抱住蒋氏的腿,口里含着左手手指,睁大两眼望着她们。那蒋氏好生厌烦,一边摆腿,一边用手扒开那小孩,厉声道:
“走,走开,给我走开!”那第一个“走”字拖得老长。
摆脱了孩子,蒋氏回道:
“他们夫妻二人上县城卖完丝绸,刚才回来,正在家中。”
听说岳员外夫妇俱在家里,上官大娘急欲行去,蒋氏却还有话要说,她打量着僧氏,问上官大娘道:“这位娘子从未见过,是岳家来相访的远亲吧?”
“是不曾往来的远亲,有些苦恼,专来投奔的。日后,你要多多照应。”
“只是不巧,我见姚氏从县城回来时,眉头蹙做一堆。”
第三节 善人的苦恼
上官大娘急切问道:
“姚氏又遇何种苦恼之事?”
原来昨日傍晚,姚氏第十匹绸刚好下机,恰巧邻舍邀她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