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其实什么面貌丑不丑的,主要是人心在做怪,孙巧云自己本来不丑,她心里也认定了现在的丑是一种暂时现象,所以,她自己没把丑当回事儿。她自己不当回事儿,时间长了,妇女们也就习惯了她的丑样了……
******** ******** ******** ********
家家户户的蚕床都已经备好,今年,钟离婆婆也备好了蚕床……
鲜嫩的桑叶吃进了蚕宝宝的肚子里,人们欣喜着,等待着……
采桑在孙巧云看来,是最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桑林成片,采桑女穿行于青枝碧叶间:
“度水春衫绿,映日晚妆红。
钏声时动树,衣香自入风。
钩长嫩枝曲,叶尽细条空。
竞采须盈手,争归欲满笼。”
贺彻的《采桑》诗经常浮现在孙巧云的脑海里,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念了出来,被大家学去,到处传颂……
蚕宝宝很能吃,人们一日两餐,蚕宝宝每天至少4餐,清早、中午、下午、晚上。钟离婆婆严格控制着蚕宝宝的食量,以免浪费。只是晚上才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钟离婆婆反复告诉孙巧云,小蚕要用嫩叶喂,叶不一定切碎。给小蚕换叶时,可以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待小蚕都爬到新叶上,把旧叶拿走。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
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就要脱皮。蚕脱皮时不吃不动,好像睡眠,经一日左右,新皮形成,蚕又开始活动。蚕眠时,不要认为是病蚕而把它扔掉。在没有弄清是脱皮还是生病时,可先拿开隔离开观察,如一日后恢复活动和吃食,再拿回来。
蚕长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吐丝作茧。快吐丝的蚕身体透明发亮,不再吃桑叶,爬到一边,头时时仰起,晃来晃去……
治病救人、习武强身、采桑养蚕……平静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活啊,会一直如此平静吗?
第一卷 无盐丑女 第15章 赵军偷袭
越是平静的表面,往往越是暗藏危机。
采桑季节就要过去,今年赵军还没有来偷袭,乡亲们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可是孙巧云与父亲钟离樵却都感觉到了潜在的危险,是不是赵军在酝酿着什么阴谋呢?
妇女们的女子防身术都学得差不多了,自我保护意识也增强了不少,比以前注意个人卫生了,在孙巧云的劝说下,很多人穿上了鞋子,不再赤脚干活了。
以前,人们并不是不会做鞋子,也不是法律规定平民不许穿鞋子,只是人们出于习惯,觉得光脚更舒服。
经过孙巧云的讲解,人们知道了足部保暖的重要,很多疾病,都是人们平时对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
孙巧云把自己采桑用的桑钩拿到憨牛那里改造,改成了自己独到的可以做为兵器的样式:左手为钩,平时采桑,右手为钏,锋利异常。
孙巧云还自创了些招式,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天,孙巧云又与村里的妇女们一起采桑,突然马蹄声阵阵,妇女们变了脸色,纷纷躲避。
赵军骑兵经过,并没有进入桑园,妇女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可是,当妇女们采桑之后回到家的时候,却发现她们的家变了模样:很多蚕床与蚕宝宝一起不见了,眼看就可以吐丝作茧了呀!这样一来,她们辛辛苦苦了一春的成果都化为乌有了……
妇女们对赵军的行为切齿痛骂,纷纷表示再见到赵军,决不再躲了,自己的躲避只能换来赵军越来越嚣张的气焰……
钟离婆婆的蚕床与蚕宝宝也不见了,孙巧云气愤之余,更想到了宋朝郑震的《采桑曲》:“晴采桑,雨采桑,田头陌上家家忙。去年养蚕十分熟,蚕姑只着麻衣裳”。
自己与众乡邻们何尝不是这样?
辛辛苦苦的干了一春,到头来成果没有了,就算成果还在,可是到头来,又有谁享受到了这成果呢?还不是一样卖了钱,换些吃用?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苦,也得有盼头才行,不能眼看着自己受欺负啊!妇女们更加勤奋地练功,自卫队们更加勤奋地操练,他们时时打探着消息。
终于,他们打听到,次日,赵军还会来袭。
自卫队埋伏在赵军的必经之路,妇女们照常去桑园采桑。
各人采满一大提篮后,天还不到未时,赵军也并未到来,看来像是一场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