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1/4 页)
李明锦也很是奇怪父母为何没有为胞弟直接定亲,想当初包括自己在内的弟妹们都是家中定的,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明秀的一直没定下,家中也并没有勉强。
李明秀不知道长兄心中所想,单纯就是觉得对婚姻之事毫无向往。
县学的事情既然有了头绪,李明锦说做就做不再耽搁,先是县衙出钱,修葺了一部分原先县学的危房,整理出了一些教室。教室有了,夫子也有了,这样就可以先招收一部分学生了,其余的屋子就等资金丰足了,再启动修葺。
六月初三,县衙门口的告示一出来,立马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李明锦看着门口人头攒动的情形,心中涌起了一股踏实。
门口之所以这般热闹,实在是因为如今这尹川的县衙的一举一动,百姓们都非常的关注。因为从这几个月处事风格上看,尹川治下的百姓也发现了这位大老爷,和原先的周大人完全不是一样的人。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街区上原先明面上收保护费的衙役们再也没主动要过钱,当然若是你主动给,人家也不会推让,但确实不会主动索取,再是街上原先的地痞流氓像是一夜之间不见了踪迹,这让不少贫苦人家的小摊点终于能舒口气吃挣几文钱了。
再有就是尹川各地的田亩登记丈量,李明锦乘着唐宋周的覆灭,借机收回了不少被侵吞流失的土地,也让不少因着各种原因失去田地的人家收回了土地,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光是这一条,就是的李明锦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不少人的爱戴。
再加上李明锦一上任就开始平凡冤案,判案公明,尹川不少人都称呼他为青天大老爷。总之一切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这让原先对李明锦持观望怀疑态度的人们,渐渐对李大人一举一动开始期盼,因为他们私心里觉得这位李大人做的事情给他们带来了好处和希望。
告示一出,县城中的人们就开始争相传送,因着有徐县丞这位进士和李明秀这位秀才暂当夫子授课,有心的人开始蠢蠢欲动了。尹川现在没什么出名的书院,大多数是一些秀才夫子在家中开个私塾教学,可这哪有进士老爷的名头好听啊。
于是告示一出的第一天就有陆陆续续的人家将孩子送来,最先上门的倒是赵田两家,赵员外和田老爷将家中的几个孙子送来了,赵天田两家其实都专门请了夫子在家中教授孩子课业的,可这县学到底不一样,首先学习氛围不一样,其次今时的同窗,也是未来的人脉呐。
若是李明锦知道他们心中所想,必定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声:果真是商人,眼光毒辣!县学的招生规模肯定是相当大的,这些人中以后不乏佼佼者,即使不能人人都能科举中举出仕光耀门楣,但是多积累一点人脉总是没有坏处的。
当然这其中也有给县令大人卖个面子讨个好的意思,赵家出了二百两银子,田家出了五百两银子,这对于正是缺钱的李明锦来说,真真是及时雨。对于这两家的识时务和有远见,李明锦很满意,和聪明人做事就是舒坦。
考虑到信息传播需要时间,毕竟这个时代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出门靠走,喊人靠吼,要想一个消息传遍县内,还是需要一个时间段的,于是李明锦决定报名时间为一个月。
招夫子的事情也在同步进行,如果学生多了,夫子不够那也不成,再有如今手中银钱充足,还需要找人修葺剩余的破旧的教室,到时候即使学生多了,县学也能容纳得下。想着还有如此多的事情需要去一步一步的去完成,李明锦觉得刚刚还有点满足的心思立马没了,路还很长啊。
☆、第82章
县学招收师生的事情,是这段时间尹川人挂在口头上久不停歇的话题,上到白头老翁,下到稚龄童子,都能脱出说上两句。
“娘,我进去了……”岳贵生抬头抿嘴看着才三十岁看着却像四十岁般苍老的娘亲,当日娘亲带着他去县衙告状才拿回了田产,可是回到村里之后,大家却对他们母子二人指指点点,慢慢的无意之中开始疏远他们,年幼的他不知道尚不能理解为何明明不是他们的错,为何最后别人却来指责他们。
岳江氏看着懂事的儿子,淡淡的咧嘴笑了笑,“去吧。”家中没有成年男子顶着,族人又排斥他们母子,岳江氏见村中无母子二人的容身之地,索性将田地卖了出去,在县城里边租了两间屋子,平日里就去帮人家缝补浆洗,不时再去街上摆个小摊点卖点绣品。即使挣不到钱勉强糊口,但是却比村里自在。
岳长秀还在世的时候,岳贵生也曾读过两年书,只是在岳长秀去世之后,家中无银钱才停学回了家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