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问,不同的玩法,带给宝宝不同的收获。当宝宝能够独自站立的时候,他喜欢扶着支撑物站起来、蹲下去,再站起来,再蹲下去,反反复复好多遍。这是玩耍,也是宝宝学习更好站立的过程。父母不要忽视宝宝的小小举动,要仔细观察宝宝的需求,帮助和鼓励他更好地练习。
在学步阶段,不必担心宝宝过于好动,他其实是在通过玩耍和行动进行学习和探索。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游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尽情玩耍。比如托着他的胸和腹像小飞机一样飞,或在扶他走步的时候,悄悄松开手,让他自己去掌握平衡。运动在给宝宝带来兴奋的同时,也促进了宝宝协调、平衡等各种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
更何况,儿童的大脑是慢慢发展成熟的,他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是逐渐成熟、成形的。对于纯粹文字、语言和图像的理解,需要他达到一定的年龄,并且积攒了丰富的实际经验,才能落实下来。
所以我们常说,儿童的学习,是在行动当中发生的。即便成年人的学习,离开行动和体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而不过是会背诵一些乏味的文字而已。对于一个幼儿来说,身体动得越多,大脑也动得越多,只有在行动当中,他的大脑才处于积极转动的状态。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把孩子的玩耍与学习对立起来,而是将它们合为一体。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越爱玩儿的孩子,越聪明;越会玩儿的孩子,越聪明;能把一切都玩儿出新鲜花样的孩子,最聪明。
多带孩子出去玩儿吧,在安全的前提下多让孩子接触不同的玩耍材料,比如水、沙、泥、米、面、豆,乃至锅碗瓢盆,都是可以“玩”的,以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不要把他们的生活体验局限在书本、图画、故事这样单调平面的东西当中。
当孩子全神贯注工作(玩耍)的时候,我们不要打搅他,也不要离开他,而是坐在旁边陪伴他,分享他工作、发现、创新的快乐。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帮助宝宝建立自己的玩伴圈
今年春节在越南旅行时,一天我乘坐宾馆的班车进城,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英国父亲,抱着他6个月大的女儿。小宝宝一上车就盯着我看,我当时戴了一副大墨镜,看着小宝宝可爱的小脸儿,我想逗逗她玩儿。于是我低了低头,让墨镜滑落到我鼻子上,我从墨镜上方看她。小宝宝看看我的眼睛,又看看墨镜,很仔细地研究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又把墨镜摘开,她的目光立即跟着墨镜移动。我不断地把墨镜戴上,滑下,摘开,小宝宝也全神贯注地跟随着墨镜的动静,直到班车到达目的地停下来。
整个过程,没有一句语言的交流,但是这个小宝宝却跟我进行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社交活动。换句话说,在班车上,她碰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玩伴。小宝宝的父亲坐在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着他的女儿跟一个陌生阿姨进行无声的互动。
我们都知道,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伙伴,需要社会交往。小宝宝生下来的第一个社交对象就是他的父母,父母对宝宝的精心照料,让他感到世界是可亲的,人们是可靠的,使得他建立起对人的信任感。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开始注意到他人,并且根据自己以往积攒的对世界和人的印象,来开展他的社交活动。
宝宝尚处于婴儿期时,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多带宝宝外出“见世面”,接触其他的儿童以及成人。父母首先需要为宝宝建立一个“社交圈”,在身边多找一些同龄的宝宝,跟他们的家长建立联系,平时互相串串门儿,周末和节假日大家一起带孩子出去玩儿。一开始这种活动不需要很多宝宝参加,有两三个孩子足矣。家长们也不必着急让孩子之间进行交流,更不要督促孩子分享玩具,一起玩儿。孩子在幼儿期,跟伙伴之间的关系都是“平行游戏”,即各玩儿各的,但是却会关注另外的伙伴在做些什么。合作与分享,是在宝宝更大一些,有了合作与分享的需要和愿望时,才会进行的活动。
有些时候,小伙伴之间由于争抢玩具,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家长们不必担心,这种冲突是宝宝学习社交规则的宝贵机会。父母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以示范和引导的手段,让宝宝锻炼表达自己、体贴对方、解决问题、致谢致歉、友好相处等等方面的能力。在这种时刻,父母应该以宝宝的感受为主体,不要斤斤计较自己的孩子是否“挨欺负”了,更不要跟对方的家长较真儿。
虽然每个孩子的秉性脾气各不相同,家长还是应该尽早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接触人群。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过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