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3/4 页)
方平安无事。到了晚上。金铭发现鞑靼人加强了防备。不禁一乐。因为。这种程度地防备根本不够嘛。
于是金铭不再大军侵袭。而是派出了若干火箭组和迫击炮组进行小规模地骚扰。
朱棣最初地设想是在火箭地前部装载炸药。然而火箭前部所能装载地炸药量实在太小。无法构成有效地杀伤。所以最终定型地火箭仍然使用普通地箭支。不过。由于可以在箭头部分缠绕易燃物品。因此夜袭时效果仍然不错。
火箭发射器地体积不算大。但也不小。一个人无法携带。因此。完整地火箭组地编制是一辆轻车、一匹驮马、一名御手、一名主炮手和两名装箭手。火箭组地移动虽然称不上迅捷。但好在它地射程远。能够攻击两百五十米之外地目标。因此用来骚扰作战还算方便。
而所谓的迫击炮组则是两人编制,一人是主炮手,另一人是供弹手。朱所发明的迫击炮大约四十斤左右,马匹勉强可以携带。迫击炮弹因为是铸铁外壳,因此比普通的手榴弹重些,每个将近四斤。供弹手携带一个装有八枚炮弹的特制木箱,其重量与迫击炮差不多。
迫击炮的射程不如火箭,但由于可以由战马携带,来去自如,因此用来骚扰作战同样很合适。
由于火箭组和迫击炮组都基本没有自卫能力,所以每一个火箭组或迫击炮组都临时配备了五名兀良哈骑兵负责保卫。
鞑靼人当夜虽说加强了戒备,却只是按照常规的办法在大营远处布置一些暗桩。这种程度的戒备用来防备大股部队的夜袭自然没问题,但是用来防备火箭和迫击炮的偷袭却明显不够。一来,火箭组和迫击炮组的目标较小,不容易被发现。二来,暗桩发现之后也无法制止火箭组和迫击炮组的袭击(每组都配备了五名兀良哈骑兵)。如果暗桩向大营示警也无所谓,毕竟金铭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指望火箭和迫击炮能够取得多大的战果,而是用这两种武器实施疲兵之计——传统的疲兵之计是敲锣打鼓,这种方法固然也会影响敌人的睡眠,但效果哪里及得上火箭和迫击炮呢?
就这样,第二天夜里,鞑靼人虽说只伤亡了十多人,被引燃的帐篷等物也迅速被扑灭了。但没有一个鞑靼人能够睡个囫囵觉。
疲惫不堪的鞑靼人只得引军退后,在距离明军营寨大约二十里处安营扎寨。
金铭显然并不认为这点距离是不可克服的障碍。二十里的距离步行只需要一个时辰,战马连半个时辰都不用。因此,那天夜里帐篷被火箭引燃以及炮弹在营中爆炸的情景,仍然是鞑靼人无法摆脱的噩梦。
鞑靼人快要崩溃了——严重缺乏睡眠使得鞑靼牧民的情绪越来越暴燥。
虽说士气低落,军中厌战情绪高涨,然而鬼力赤以及部落首领们却不能就此窝窝囊囊地撤军。
如今战打成这样,鬼力赤已经受到了很多部落的置疑。如果就此撤军,用不了多长时间他的大汗位置多半会被推翻。
太师阿鲁台同样不能接受就此撤军——若是连人数占优的野战都被明军打败,那么蒙古人的信心将被彻底击溃,将来还能以什么理由说服别人一同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
就算是已经准备向大明投降的部落首领们对于撤退也并不是很热切——投降归投降,但是被打得束手无策后再投降,被人瞧不起的滋味可不好受。
决策层决定将这场仗继续打下去,但普通牧民的情绪也不得不考虑。再这样下去,不等明军夜袭,大营本身都会发生营啸了。于是鬼力赤决定再将大营后撤十里,并且夜间加派一千斥候在两营之间巡逻,用以保障大营的安全。
第四夜,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鞑靼人终于获得了充分的休息。夜里,鞑靼大营里到处都是如雷的鼾声。然而第二天早上,很多正在酣睡的牧民却被长官们用鞭子抽醒了。
不能怨鞑靼军官们太过粗鲁,因为大汗鬼力赤和国师阿鲁台已经得知,明军已于昨夜连夜拔营逃跑了!
一阵兵荒马乱,一支轻骑部队先行出发追袭明军,随后大营也跟着追过去。
神机营的速度虽然很快,但两条腿毕竟不如四条腿。到了中午时分,鞑靼人的轻骑部队终于追上了明军。明军长时间的行军已经有些疲惫了,于是顺势停下来安营扎寨。
鞑靼人的大部队追上后,仍然将大营设在离明军三十里远的地方。当天夜里,鞑靼人又加派了一千斥候巡夜。原先一千负责在两营之间巡逻不变,另外一千则围绕在明军营寨的四周,防止他们再次趁夜逃跑。
一夜无事。
松了一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