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里的宅男,不用干活也没活可干,却升职加薪,这意味着什么?
不用明说,意味着好日子要到头了。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升职的宅男。
按照正常的情况,一个王朝的灭亡必然预示着一个王朝的兴起。
但是,事实上没有。
秦王朝寿终正寝,项羽是唯一可以号令天下的人,但他却没有一个长期而条理的经营江山的计划,为了表彰有功之人,他开始大肆分封诸侯。
这些受封的人如下:
沛公为汉王,得巴蜀汉中地,都南郑。
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得咸阳以西地,都废邱。
司马欣为塞王,得咸阳以东地,都栎阳。
董翳为翟王,得上郡地,都高奴。
魏王豹徙封河东,号西魏王,都平阳。
赵王歇徙封代地,仍号赵王,都代郡。
赵将张耳为常山王,得赵故地,都襄国。
司马卬为殷王,得河内地,都朝歌。
申阳张耳嬖臣先下河南迎楚,为河南王,得河南地,都洛阳。
楚将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楚柱国共敖曾击南郡有功,为临江王,都江陵。
燕王韩广徙封辽东,改号辽东王,都无终。
燕将臧荼从楚救赵,且随项羽入关,为燕王,得燕故地,都蓟。
番君吴芮芮为英布妇翁,曾由布招芮,从羽入关,为衡山王,都邾。
齐王田市徙封胶东,改号胶东王,都即墨。
齐将田都从楚救赵,随羽入关,为齐王,得齐故地,都临淄。
田安故齐王建孙,下济北数城,引兵降楚,为济北王,都博阳。
韩王成封号如旧,仍都阳翟。
以上共封十七人为王,而项羽自称西楚霸王,这是一个旷古绝今的称号。
项羽的封赏貌似很好很公平,有功之人都受到了封赏。实际上,这里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危机一,刘邦不满意,没有按约定做成关中王。
危机二,陈馀不满意,他与张耳齐名,张耳封了,他没封王。
危机三,田荣不满意,他是齐地最大的豪强地主,他没封王。
危机四,彭越不满意,虽然他功劳不大,但毕竟也有一批人马。
这四个人都不是好惹的主。
项羽不是一个政治家,而范增也不是一个战略家。
一个可以给天下诸侯封王的人,他不称皇帝,不称天子,却自称霸王。想想真有意思!
用现在的话说,项羽很潮。
如果不理解潮是什么意思,你可以去买件衣服,找个牌子叫美特斯邦威,纯正的国产,名字却非国产,这就是潮。
项羽不称皇帝,是因为皇帝称号是秦始皇创立的,他痛恨秦始皇。
他不称天子,是个性使然。在他眼里,叫什么无所谓,实力才是第一位的。
他的意思很明显:我项羽就是这么嚣张,我就是这么霸道,怎么了?不服气吗?不服气战场上过几招看看!
记住项羽,还要记住他的霸气和个性。
其实,项羽已经是实质上的皇帝。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说道:“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这个“政由羽出”,就很说明问题,政是指政策,管理国家的政策都是由项羽颁布的,除了皇帝,天子,谁能有这个权利?
皇帝也好,天子也好,总而言之,我们记住,他现在叫西楚霸王。我们必须尊重原创者的姓名权。
封赏完毕,尘归尘,土归土。所有诸侯各回自己的领土。
项羽回到彭城,觉得义帝碍事,就把他打发去长沙,定都郴州,后来又密令英布和共熬在途中把他杀死于江中。后世的明太祖也是这么把红巾军的共主韩林儿搞死的。
都是欲盖弥彰,虽说是秘密暗杀,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是谁干的。
为了防止刘邦不老老实实的去巴蜀,项羽调拨了三万人跟随刘邦,名义上是护送,实质上是胁迫。原本项羽是不把刘邦那点人马放在眼里,但范增这个老头整天在项羽耳边吹风:你要防着你那好兄弟,一定要防着他。
话说多了,也就半信半疑。
刘邦去南郑的路上一直在生气。
生气归生气,还是得老老实实去。入蜀后,张良建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