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平年间,丘力居死,其子楼班年少,其侄蹋顿因有武力谋略,得到各部拥护,成为辽东、辽西和右北平三郡乌桓的首领。不久,又把势力扩展到上谷乌桓。
建安元年(196)以后,袁绍和公孙瓒连年争战不休,蹋顿派遣使者同袁绍和亲,并派兵帮助袁绍。建安四年(199),袁绍打败公孙瓒后,为了酬答乌桓上层对他的帮助,也为了进一步拉拢乌桓,假托献帝名义,封蹋顿为乌桓单于,封辽东乌桓大人峭王苏仆延为左单于,右北平乌桓大人汗鲁王乌延为右单于。并以宗亲之女当做自己的女儿,嫁给乌桓单于为妻。又因阎柔从小生活在乌桓和鲜卑中,得到乌桓人信任,袁绍又对阎柔加以拉拢,让他为安定北部发挥作用。
不久,由于丘力居的儿于楼班逐渐长大,上谷郡乌桓大人难楼和苏仆延率其部众推奉楼班为单于,以蹋顿为王。但由于蹋顿颇多计谋,仍然掌握着大权。
曹操同袁绍相拒于官渡时,阎柔遣使与曹操通好,曹操仍以阎柔为护乌桓校尉。但三郡乌桓仍继续为袁氏出力,并无归附曹操之意。
曹操占领平原,将进军南皮攻打袁谭时,柳城乌桓曾想派出骑兵援助袁谭。因牵招曾担任过乌桓突骑的职务,比较熟悉乌桓情况,曹操派他去柳城对乌桓做分化瓦解的工作。牵招来到柳城,见峭王苏仆延正准备行装,将派遣五千骑兵去援助袁谭。这时辽东太守公孙康自称平州牧,也派韩忠拿着单于印绶前来,企图拉拢峭王。峭王大会部众,韩忠、牵招均在座。峭王问牵招:
“过去袁公说是奉天子之命,让我做了单于;现在曹公又说要重新禀报天子,让我做真单于;辽东这会儿又拿了单于的印绶来。我到底该听谁的呢?”
牵招不慌不忙地回答:
“过去袁公秉承皇帝旨意,所以对您有所拜授;后来出现违错,天子命曹公代理,所以曹公说要重新禀报天子,授给您真单于的印绶,这是不错的。至于辽东,不过是一个小郡,怎能擅自拜授呢?”
。 想看书来
第十一章远征乌桓(2)
牵招因原为袁绍部属,投归曹操不久,说起袁绍来用词比较委婉。而对辽东公孙康,牵招可就不客气了。韩忠起来辩解,牵招予以呵斥,说到激烈处,竟起身抓住韩忠头颅,往地上猛磕,并拔刀准备将韩忠杀死。峭王十分惊恐,还没有来得及穿鞋,便跑上前来抱住牵招,让他放手,牵招这才放掉韩忠,回到座上,为峭王详细陈说利害。峭王等人下席跪伏,表示接受劝告,不再援助袁谭。
曹操这一着棋走得很成功,为他比较顺利地解决袁谭创造了条件。但这不等于彻底解决了乌桓的问题。乌桓中蹋顿势力最强,过去也特别受袁绍优待,同袁氏的关系特别深。袁熙被曹操打败后,即与其弟袁尚投奔辽西,依附蹋顿,企图借助蹋顿的力量与曹操抗衡,恃机卷土重来。他们逃奔时,同时裹胁走了幽、冀两州的军民十余万户。加上此前乌桓在幽州掳掠的十余万户汉民,总数达到二十余万户。在这些汉人中,既有农民,也有各行各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为乌桓从事各种农业和手工业劳动,这就更加强了乌桓的力量。蹋顿屡次乘势侵扰汉朝边塞,并曾大规模出兵攻击曹操所置的右度辽将军鲜于辅于犷平,被曹操率军击败。
曹操深知,不征服乌桓,不扫除袁氏残余势力,北边的局势就不可能真正稳定下来。但远征乌桓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须在人力、物力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他首先接受董昭的建议,动用大批民工开凿了两条水渠,一条是平虏渠,一条是泉州渠。
平虏渠上起呼沲河,下入洠�ㄒ艄茫┧��唇窈颖鼻嘞刂炼懒髡蚣湟欢文显撕拥那吧怼H�萸�铣新汉樱�記t河口凿入,下入鲍丘水,合口处在今天津宝坻境内,因渠道南起泉州县境,故名。这样,泉州渠、平虏渠通过呼沲河、清河同建安九年(204)开通的白沟连在一起,成为一条贯通南北的水道,不仅解决了远征中紧迫的军粮运输问题,对两岸的农业灌溉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建安十二年(207)二月,曹操从东征管承的前线指挥所淳于回到邺城,在大封功臣之后,便召集手下文武商讨北征乌桓的问题。不少将领对北征表示担心,说:
“袁尚不过是一个逃亡者,乌桓贪婪成性,六亲不认,怎么能被袁尚利用呢?我们出兵深入乌桓,在荆州的刘备必然劝说刘表袭击许都,万一真的发生变故,到时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只有郭嘉力排众议,极力主张远征。他分析说:
“曹公虽然威震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