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此时,防守南城的清军听到北城已经被攻破,总督被杀,不战而溃,各各面如灰色。太平军数千人在林凤祥、赖汉英率领下,乘着夜色,攀缘云梯登上城墙,打开聚宝门(今中华门)、水西门、汉西门。第二天黎明,太平军大队攻入城内,直奔城东南旗兵聚守的满城(明代内城)。虽然遇到了旗兵及满人的拼死顽抗,但太平军英勇奋战,最终攻破满城,全歼守军,于是,江宁全城被太平军占领。
29日,天王洪秀全入城,改江宁为天京,定为都城,从而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军声威大振,千里长江,战舰如云,一百八十年前的三藩之乱重新上演。
等救援的清军风尘仆仆地赶到江宁时,江宁早已落在了太平军的手中了。无奈,向荣、张国梁奉命带领从广西跟踪出来的绿营在江宁南部建起江南大营;琦善带着一支军队匆匆南下,在长江北岸扬州建起江北大营。这两大营的清兵恨不得把江宁城内的太平军一口吞下去,方解心头之恨。
? 。。
71。自己的队伍最牢靠1
初办团练受挫,曾国藩一度灰心失望,感叹世事艰难,不过,他很快便调整自己,摆正心态:不就是被排挤嘛,爷还不乐意在长沙呆着呢。
在离开长沙之前,曾国藩原本想给皇帝上疏,再弹劾他几个庸官,后来经过再三思考,决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因为是自己越权在先,如果皇上怪罪下来,自己也脱不了干系。再说,依靠别人,最终难以立足,必须发愤练成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才有成功的本钱。这也是他离开长沙,到衡州练勇的根本原因。
衡州是湖南衡州府知府衙门所在地,实际的名字是衡阳,即现在的衡阳市,位于南岳衡山南麓,是湖南仅次于长沙的名城。
湖南自古有三湘之称。关于三湘,历来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潇湘、蒸湘、沅湘合为三湘。衡州城是蒸水与湘水的汇合处,为两广门户,历来的兵家的必争之地。曾国藩对衡州也特别亲切,因为一来祖籍衡州,二来欧阳夫人是衡州人,三是他少年时代曾在衡州求学多年。
到了衡州,曾国藩好像回到了湘乡,有一种鱼游大海、虎归深山的感觉。
人都是这样,只有真正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才能逐渐变得成熟起来。曾国藩就是这样,在长沙受挫后,他也变得谦和了许多,并且认识到,如果没有地方上的鼎力相助,要想编练成新军,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在咸丰三年八月,曾国藩刚到衡州就去拜访了衡州知府陆传应。知府官位仅是从四品,比曾国藩整整低了五级,但他不仅没有以高欺下,还和他称兄道弟。曾国藩的平易近人让陆传应受宠若惊:谁说这位二品团练大臣不好相处,看来,以前的风言风语只不过是谣言而已。
曾国藩的弯腰换来了和睦一片,二人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很快成了好朋友。
陆知府慷慨地借给曾国藩10万两白银给湘军做军饷,全力支持他编练新军。
因为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应酬与牵制,烦恼也少了许多,他可以一心一意地训练他的湘军了。
军饷问题暂时解决了,接下来就要选择合适的训练场地了。
在衡州城小西门外的蒸水滨,有一片宽阔的荒地,当地百姓称它为演武坪。这是当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时,为演练兵勇开辟的,后来便成为历代驻军的操练场地。曾国藩便把从长沙带来的一千多名团勇驻扎在这里。
曾国藩在衡州处处小心谨慎。就说他的“署衙”吧,刚开始想用“钦命团练大臣曾统辖湖南湘军总营务局”这个名称。后来感到不妥:皇帝诏书写的是“帮办团练大臣”,“帮办”二字,定下了主从关系,湖南的主角是骆秉章,而且团练不是军队,统辖湖南湘军就更不妥了。为了不授人以柄,最后决定还是照旧用长沙时用过的“湖南审案局”五个字。
招牌没有改变,但曾国藩的主意与在长沙时可大不一样了。他不再蛮干,不再仅仅做维持地方治安的刽子手,而是下决心要练成一支劲旅,做惊天地、泣鬼神的男子汉事业。
72。自己的队伍最牢靠2
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八月到达衡州,到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正月从衡州出征时结束,曾国藩在这里呆了整整五个月。用五个月时间练就一个劲旅,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曾国藩自从有了要成就一番伟业的想法之后,便踌躇满志,恨不得马上能为国家排忧解难,可是心急吃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