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页)
朝的支持下,柳传志创办联想,启动资金20万元,一共11人。公司成立后,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与柳传志有过一次对话。后者信誓旦旦地说:“将来我们的公司会成为年产值200万元的大公司。”当时他们对未来之路一无所知。但今后二十几年里,包括柳传志在内的11人将忍辱负重,经历屈辱、欺骗与自尊被践踏。
奇迹的诞生往往是里应外合的结果,中关村日益浓厚的商业氛围,不单单是这些热血沸腾、义无反顾的科学家叛逆的结果,还有外来力量的渗透与新鲜血液的注入,他们的到来为这些科学家的预想方案找到落脚现实的契机。这一时期,集中在中关村大大小小的公司里的头头脑脑,几乎都是“老师”,除了来自香港的张旋龙,这样的“异类”纯商人。
当时,张旋龙带着他的人马,以“香港金山公司总经理”的头街来到村里淘金,时年28岁。说实话,金龙不过是个年营业额不足100万美元的小企业,甚至连代理都算不上,充其量只是“做IBM代理的代理,或者代理的代理的代理”。但就是张旋龙的入驻,向所有中关村创业者宣布了微型计算机贸易的可行性。他为这些意气奋发,有些许目标甚至仍是“无头苍蝇”的中关村第一代企业家,打开了一扇窗。
那时候IBM PC在中关村的价格是3万元人民币,长城0520也能卖到两万多元一台。有心计的张旋龙策动了金山在珠海组装整机。组装出的金山SuperPC市场价只需1万多元,凭借价格和销售渠道优势,迅速蹿红中关村。当时四通没有钱,*找到张旋龙,提出“能不能做代销,先卖再付钱”。张旋龙同意了。可做了几单后,张旋龙将总代权共享给张*,后者代表的公司名叫方正。
此时,求伯君,一个在四通做程序员的年轻人,设计出一款汉卡,就是能让每一种电脑都能像0520一样支持汉字。不过*本人对汉卡并不感兴趣。求伯君找到张旋龙。张旋龙马上拉来张*,每人投8万美元,开发汉卡。后来的事实证明*判断极大失误。求伯君设计的“方正金山汉卡”最后占据了市场55%的份额,净利润一个多亿。求伯君的成功代表了中关村民营企业在技术上的兴起,也是中国程序员和“中国技术”的第一次大胜,尽管成功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保护。 txt小说上传分享
1984:空前绝后(6)
后来,张旋龙停掉了Super PC,*宣称他们的电子打字机将会取代微机,提出了“中关村电子集团”的概念,金燕静把着眼点放在了小型机上,柳传志则一直眼观六路,从“长城”和“四通”的成功中汲取精华。由于这些人的存在,中关村的空气中跳跃着更多的叛逆的因子,并时时感召着那些对体制不满的人,放弃安逸,加入到这支杂牌军中。这些被称为倒爷、骗子、官倒、红顶商人的“异类分子”活动的中心地带——中关村也由原来的“电子一条街”变成“骗子一条街”。再后来,IBM、康柏等国际品牌先后登陆中国,在短短的几年内,他们成功地把中国本土产品压制在一个窄小的范围。不过,在选择落脚中国时,他们不约而同地看中了中关村。
1988,1989……2008,每一年,人们总能在中关村看到五花八门的民营企业不断冒出,林林总总的商品招摇过市。到处是不安分的人,到处有慕名而来的创业者,有废寝忘食的科技精英,有行色匆匆的官员……转眼二十几年过去,中关村仍叫做中关村,但尘土飞扬的马路一扩再扩,被双向六车道取代。张旋龙和柳传志已经是中关村教父级的人物。被寄予厚望的金燕静,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陷入了走私案的漩涡。*四通的原址上,盖起了两栋大厦,一栋海龙,一栋鼎好,彻底成为一个著名的电子产品贸易集散地。
中关村,有人在此声名鹊起,有人在此沉沙折戟。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因他们不可磨灭的经济价值,被铭记。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是,1984年——中关村发展史上的黄金分割点。
梳理整个1984年中关村民营企业家的发展脉络,王志东是位必须要提及的人物,虽然17岁的他才刚刚考入北京大学无线电系。
王志东是中关村的人物,却需要跳出中关村来审视他的价值。在接近他的人描述中,这是一个“IQ和EQ都很高的人”,既不咄咄逼人,也不激情四溢。他行事稳健,又绵里藏针。他以天才程序员的角色出场,却以被资本踢出局的落魄企业家的境遇收场,成为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中当之无愧的几位主角之一。
中关村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