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冲过去。一把将周侗拽上马背。
这时又听赵都都喝道:“对准周蛮子放箭?”那箭犹如飞蝗般朝他们泼下来。史文恭一手举盾,一手挥舞剑,上护周侗,下掩战马,用脚猛踢座下黄骠马,总算冲出了剑雨之外,可见周侗肩上已中了二箭,疼得昏过去了,还未等的史文恭有喘息之机,城门大开,又冲出红、黑、兰、黄四员大将,领着四只番兵,如排山倒海般杀过来,宋军大乱。
史文恭急忙传令:“速速退兵!”这一声喊,士兵返身就跑,一直溃退五十公里,兵力已折二成。番兵仍然紧追不舍,这时周侗已苏醒过来,文恭心中大石落地,忙道:“先行将军,事已如此,不如兵退皇洲,再作计较。”
周侗也无暇感谢他的抢救之恩。眼见宋军惨败之际,不觉泪下道:“史将军我死不足惜,如这时退兵,士气全消,兵败如山倒,所得二城必将得而复失,全体宋军必将葬身于大漠之中矣。”那么怎么办呢?我意你单人独骑速回皇洲求援,请拨周云清、林冲、栾庭玉率十万生力军来援,我这里找个地方扎下人马,挡住夏军,待援兵来,在取河州。
史文恭听了很受感动,便道:“周将军我怎忍让你一个负伤之人,在此阻敌,我愿与将军共同与敌周旋,可另派报马星夜回皇洲告急吧?”周侗思忖一番,点头允了,便亲自修书一封,派人星夜兼程去皇洲求援。
这里周史二人,率军又退十里多路,但见眼前出现一座高山,连绵起伏,树木参天,悬崖峭壁,怪石嶙峋,一条马道从山上经过,地势淘旷,旁有一条干涸床,尚有涓涓细流,可供饮水。
周侗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随从中有知情者回道:“此乃桃源山,方圆十里没人烟,山下乃桃花河,原先河水颇多,现在不知为什么干涸了?”史文恭道:“这儿是通往皇洲的咽喉要道,依山靠水,难攻易守,我军不如埋伏在此,以阻追兵。”这时周侗箭创又发,阵阵疼痛,直钻心肺,额上豆大汗珠滴下,口中直说:“只好如此。”史文恭忙令:“速在上坡扎下先锋营,服侍周侗将军及早安息,再令全军在在山下安营,多安,鹿岩珊栏,堵死山口,以防夏兵偷营劫寨。”“是”
宋军听军令,纷纷扎下帐篷,埋锅造饭。是夜三更,但听轰轰隆隆之声,不绝于耳,犹如山呼海啸,周侗猛地惊醒,以为夏兵劫营,随即挣扎了起来,拎着浪银枪,冲出帐篷一看,喊声:“啊呀,不好,中了敌人水淹之计也。”但见兵营在那条干涸上游,大水如奔腾的野马咆哮而来,近河处宋兵营帐已被大水吞卷而去。周侗大喊,赶快上山。宋兵见状,叫苦连天,扔下营帐,拔腿就向山上跑去,走的慢一点的,只好当了水鬼。这时史文恭已全身披挂上山,面孔煞白,浑身颠动道:“请将军处罚末将吧。”
周侗剁足捶胸道:“此事不能怨你,是我不慎造成,且整顿兵马,守住桃源山再说。”
次日向山下一望,一片汪洋,统计人马,伤亡过半,于是周侗传令,幸存的二万人马,沿山扎营,构筑工事,严加防守,自己与史文恭驰马向山顶走去。
第六回走桃源 枪挑凶僧 困荒山 周侗收徒
且说周侗,史文恭二人并肩而行,走走宁宁、太阳升起,金光万道,把四周照得通明透亮,才发现这座山极像一只巨大无比的桃子,数道深壑,将其与周围山峦相隔,一条路直通山顶史文恭道:“好个险恶地势,只要山口设重兵把守,万夫难上。”周侗摇头道:“只宜暂守,不宜久留。”何故?若番兵大批来此山,不出十天半月,我等都将束手待毙矣!“只要蔡帅救兵前来,此危当解,何需过滤。”“但愿如此。”
二人说话间,寒风吹过,隐隐传来一阵阵晨钟,木鱼声,周侗说;“这山顶好似寺院,却去看看。”史文恭赞同,二人沿山道,转了几处弯子,果见一座寺院淹在绿树丛中,只是年代已久,好生亏损,山门悬匾上书“桃源寺”三字,两旁对联是;“看山色水色霞色,色色皆空。”下联是;“听钟声、鼓声、木鱼声、声声俱在。”周侗笑道;“好幅工整对联加上这寺院,真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了。”史文恭也笑道;陶令如在,定选此处作终老之所矣。二人将马拴在门前树上。走进山门,又见哼哈二神将,两旁也有一幅对联,写得是;“哼哼哼,戒酒还需除荤;哈哈哈,世人不听我话。”史文恭笑道;“这里和尚是少林寺云游来做的,不戒荤腥。”
周侗听史文恭提起少林寺心中触动,感慨万千,沉默无语,心情忧郁,想到左手臂撕裂般的疼痛,头痛发胀晕眩起来,自知箭伤恶化,引起寒热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