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岁末琐事(第1/2 页)
“师父,我想不明白。”
项谨微微一笑,把桌子上的酒壶拿了起来,放到鼻前嗅了嗅,才提醒了一句:“傻小子,把眼界放宽一点。”
“放宽?”项小满拧着眉,再度低下头陷入沉思,心想再宽能宽到哪去?无外乎脱离冀州,放眼整个西召。
可眼下能对己方造成压力的,也就只有冀州腹地的罗不辞,但他此时同样分身乏术,幽州宇文崇泽虎视眈眈,冀南高顺等人来势汹汹,就算己方举旗引起他的注意,他最多也就能分出来两三万兵力,可这点兵力对于如今的岷洮来说,也不是无法战胜的。
那就不是局限于冀州……是东召?也不对,东召陷入内乱,比西召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本不用理会。那是南荣?
“南荣……”项小满心头一颤,猛地抬头看向项谨,眼中惊怒交加,“师父,是延武皇帝?!”
此话一出,赫连良平与燕朔同时一怔,不约而同地看向项谨。
“呵呵,傻小子,也不算太傻。”项谨放下酒壶,轻声叹道,“不要小觑他杀我的决心,一旦我们举旗,我尚在人世的消息传到他的耳中,他一定会不顾一切的置我于死敌。”
项小满拍案而起,拳头握得咯咯作响:“难道他,就丝毫不念……”
齿缝里挤出这几个字,项小满又把话咽了回去。他想说父子之情,可这话要真说出来,又会显得自己极为幼稚,那人要真念父子之情,十数年前的一切也不会发生,何来现在的举旗之论?
项小满松开拳头,软软地坐了下去,眼神复杂地看着项谨,张了张嘴,却又说不出话。
“浑小子,用不着这么丧气。”项谨笑道,“你这两年通读史书,也该明白,所谓「举旗」,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的战略目标、力量对比和时机选择。”
“力量不足、时机未到,贸然举旗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在力量强大、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才可以成为凝聚力量、震慑对手的重要手段。”
停顿片刻,“因此,是否举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谨慎决策。”
项小满长舒了口气:“师父,我明白了。”
项谨起身来到项小满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其实你说得也不错,若没有我,以我们手中兵力和实际情况,眼下举旗确实利大于弊。”
他走到门前,捋着胡须看着院内风雪,“但褚青锋说得也有道理,他不知当年的内幕,所考虑的都是着眼于当下,因此,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暗中招募出兵后的守城兵勇,制定攻打铁勒部的计划。”
项小满此时才算明白师父的真实想法,点点头,看了眼桌子上的那份舆图,问赫连良平与燕朔:“大哥,你们决定好怎么用兵了吗?”
赫连良平微微一笑:“你来,咱们一起再商量商量。”
大雪纷扬,项谨扭头看三人在那讨论,不禁露出一丝笑意,随即又转身,伸手接住一片雪花,看着它在手里消散,暗暗握紧了拳。
……
时光飞逝,一晃到了年关。
赫连良平在各地筹集的粮草,在这一个月期间陆续抵达了岷洮,只是沿途遭遇山匪劫掠,再加上运输损耗,原本近三万石的粮草,最终却只有六成顺利运到,众人虽早有预料,可还是难免心疼。
尽管如此,项小满也没有赖账,将之前从各商贾手里借来的粮食如数奉还,此外还主动多加了一成利息,这一举动,可谓是引起不小的轰动。
商贾重利,常日的交易过程中,他们本人或许会不择手段,可却很希望别人能言而有信。
往年朝廷收粮征粮,价格是能压多低压多低,粮食能多取就多取,仗着手中权势,从不将这些地位低贱的商人放在眼里。明明可以抢,却偏要找个冠冕堂皇的‘借粮’由头。
早在他们看在褚青锋的面子上把粮食拿出来的时候,就没想过会再要回来,更没想到项小满给了他们一个惊喜。
商人之间的消息,可谓是朝发夕至,流通速度甚至比朝廷快马还快。岷洮城内义军将领借粮会连本带利的返还,这个消息就如长了翅膀似的不胫而走,很快在附近各郡县商贾之间传播开来。
林家院门前,项小满正帮着林如英张贴对联,一旁的林如锦却满脸嫌弃地看着手里的几张红纸不停嘀咕:“二姐,你看他那字,还不如小五写得好呢,我们为何非要贴他的?”
“我说四姑娘,你要是想编排我,能不能背着点人?”项小满扭过头,“这声音都传到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