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收获。”
里正向他道过谢,自己回家去。恩,得赶紧给王全带个信儿,让他赶紧的找那些掌柜的试试。那杜秀才说了一大堆,他倒是听出来了,原来那正经的读书人倒不会算账。王全是找错人了。
晚上没人的时候,杜安问杜仲平:“怎么说你不会算账?你不是嘟囔嘟囔的算的比我打算盘还快吗?”
杜仲平白了他一眼,并不答话。上辈子上学,哪个学生没学过点什么奥数、心算之类的?只是这辈子凡是算账都用算盘,自己的手指头不分岔,怎么也扒拉不明白。难道自己还能教这些人速算,可饶了他吧。
这次的事并没给杜家带来什么影响。赵八只是惋惜了一下就对杜仲平表示了理解,毕竟杜仲平说的都有道理。而且,杜家和王全他们可没什么交情,犯不着下死力的帮他们,估计要不是看自己与里正面子上,王全直接上门去说,就得被赶出来。他可是知道,读书人可是要面子的紧,毕竟不是什么体面的事。
只是,方胜什么时候能给他点好脸色啊?
破五包饺子的时候,方胜狠狠瞪了赵八一眼,转头帮着杜安剁饺子馅,竟像把那饺子馅当成了仇人一般,咬牙切齿的,把杜安吓得离他老远。
该死的赵八,不想想自己为什么生气,只会使出死皮赖脸的缠人大法,呸,别想自己轻易原谅他。
接下来几天,杜家三口像看戏似的,天天看着赵八围着方胜转,方胜则冷着一张脸,好像没看到赵八似的,直当他不存在。
直到初九,这天又是立春,两人又和好了。只是听得谨儿叫胜叔教被虫子咬了,方胜则把领口捂得死紧,死不肯让杜仲平帮他上点药什么的??????
话说立春是一定要吃春饼的,赵八揉了好大一团面,留着烙饼。他就好这一口,只是春饼费面还费油,平时难得做一回。
杜安把面揪成一小团一小团的,两个面团之间抹上豆油,然后按成饼状,都弄好了之后,才拿了个大点的擀面杖把好的饼坯擀得薄薄的,厨房烧好了油锅,擀好一张烙一张。因为薄,熟的很快。吃的时候一揭开,卷上菜,好吃得很。而且也讨个有头有尾的好兆头。
这边烙着饼还不算完,还起了一个锅炒菜,炒好的菜待会儿卷进春饼里吃。炒了个蒜苗炒鸡蛋,肉丝炒豆芽,还干炒了个羊肉,算得上十分丰盛了。再打上个鸡蛋汤,这顿饭算是齐活了。
这费了功夫做出来的饭菜就是好吃些,因为不常做,几个人都吃的挺高兴。杜仲平给谨儿卷了个春饼,可惜菜放的太多,卷出来的饼胖胖的,谨儿得两个手一起用上才能拿住,更吃的满脸是油。
——————————————————————————————————————————
过了正月初十,里正就挨家告诉了,他已和邻近几个村子商量好了,十五晚上,就在村中间的空地上开次夜集,各家都扎几个灯去凑凑热闹,猜谜就算了,手艺好的倒是可以做些小吃去卖。庄户人家,吃吃喝喝的热闹一番最是实惠了。
本来正月十五是应该放花灯,走百病,好好热闹一番的,只是锦阳是军镇,并不重视这个。自己村里庆祝,自然就做了小小的变动,摆个夜集,一起热闹热闹,顺便也是向众人宣布,年已经过完了,也该着手干活了。而从年前停了的买卖,也要开始继续了。
杜安听到这个消息,特别是里正说到“手艺好的去摆个摊”的时候,特意盯了他几眼,杜安自然心领神会,就约了赵八合伙,好好的做几样小食出来,好去凑个热闹。
首先,过正月十五自然少不了汤圆。杜安和赵八商量了一回,一说起来才知道,南方北方的做法还有所不同。
南方的做法是用温水和了糯米粉,做成皮,将馅料包好,用手团成圆子,一般叫汤圆。而北方的做法则是先调好馅料,将馅捏成小团,放到装了糯米粉的簸箩里,端着簸箩用力晃动,馅料沾了糯米粉团成圆状,一般叫做元宵。
杜仲平对吃的方面还是挺讲究的,据他分析,汤圆更皮薄馅大,软糯一些,而元宵则是有些皮厚,口感可能更硬一些。不过,自家可以两种都做些嘛,只要磨好了糯米粉,办拌好了馅,做起来还是挺容易的。
只是,“要做元宵去卖吗?汤汤水水的恐怕不好弄。晚上还是挺冷的,再说咱们家也没有那么多的碗,也没多少桌椅板凳的,总不能让人站着用手端着碗吃吧?”杜仲平很怀疑,最主要的是,别指望他会帮忙洗碗什么的,他还要去玩儿呢。
果然,带汤的东西不好弄。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