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2/4 页)
阵得意。取过那张报纸,点着其中的一处。
“大总统,你看这,咱们想做文章,就得在这上面做文章!”
接着他压低声音在袁世凯耳边轻声说着自己的建议,而这个建议却是让袁世凯眼前一亮,最后杨度把话声收回时,重新坐直身子的袁世凯看了眼杨度。
“皙子,佩服!佩服!”
在佩服之余袁世凯却是在心里冷笑着,同时对李子诚忍不住生出一丝不过如此的念头来。
不过意思,昨天晚上小区的变压器出了毛病,停电,没能三更,还望各位大大见谅,今天三更补齐!)。
第095章 第一(第二更)
在过去的三个月中,连云港耸立起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厂房,不是那种简易的用砖基木板盖出的厂房,而是由一色的红色机制砖盖出的钢梁大厂房,厂房内电机行车一应俱全,尽管进口的行车吊尚未安装,可是用汉阳铁厂生产的钢梁却搭出了这厂房的架子来。
而在那十几排厂房附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圈圈地基,以及地基内刚起出的砖基,工厂的规模之大,远过这个时代人们的想象,在规划图上,这座工厂占地过2。5平方公里,如果有一个德国工程师来到这里,或许会现这座工厂的规划与德国霍亨索机车制造工厂有些相像,实际上并不仅仅只是相像,这座工厂采用的工厂规划图纸,是霍亨索机车制造工厂的图纸。
当然这一切,外界无从得知,对于负责监造工厂的建筑师而言,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按图纸完成工厂厂房的建设,至于工厂图纸从那里来的,那就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了,当然即便是有一些工程师曾参与霍亨索机车制造工厂,对连云港机车制造厂感觉有些熟悉,也不过只是对其中的一部分感觉熟悉而已,毕竟这是3o、4o年代的霍亨索工厂,而非1913年的霍亨索。
“哼,哼,这是我的霍亨索!”
在汽车驶进工厂的时候,瞧着这甚至连轮廓都未显现的机车制厂,李子诚一阵得意,现在连云港的建设基本上就是围绕着一港、一城、五厂进行建设。如果不是因为钢铁厂的基本建设图纸花了几十万美元,自己根本不会想起从胶片中找基本建设图纸,最后若不是从那些微缩胶片中的找到工厂基本建设,不知道还得多花多少冤枉银子。
现在这座机车制造厂的基本建设图纸,完全是依照霍亨索机车制造工厂的图纸建设,只不过是四十年代的霍亨索机车制造工厂,幸好公司聘请的建筑行是德商,图纸根本不需要翻译。
汽车刚一靠近那几间已经建成的车间,就能听到车间内传出的轰鸣声,在工厂规划图纸中,这里是金工车间,只不过现在这里承造的是公司的第一种产品。
准确的来说是第一类产品!而今天是公司产品交付客户的日本,这可是公司的第一笔大生意,自己这个当董事长的自然要来。
“李老板!”
一见着李子诚下了车,潘厚生便笑容可掬拱着手迎了过去,今天是他接第一批机器的日子。
现如今整个苏南都在办纱厂、织厂,作为商人的潘厚生自然也不落人后,原本在上海办了一家线厂,却因为背景不及人,线厂成了一些人眼中的肥肉,你啃一口他咬一口的,最后只落得歇业出盘。
月前看过那份连云港的招商广告之后,一咬牙便来到了连云港,一番考察之后,才决定在这里办厂,原本按计划应该是在上海找洋行买机器,可自己这边签下租厂房的合同,那边就有找上门来,奉上一份产品名录。
那名录中列举的诸如开清棉机、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之类的性能,潘厚生看不懂,可是最后的那个报价他却是能看懂。
“两万锭设备计价4o万元!”
4o万
这个价格比洋行的报价低了两成以上,而那还是日本洋行提供的日本机器的报价,令人怦然心动的价格,到最后,却被那一个“**纺织机械公司”给消去许多,这是国货。
“潘老板!”
拱手招呼着公司的第一个“大客户”,李子诚脸上堆着笑,生意难做,怕没有谁比现在的自己更清楚,自己能生产出最好的设备,但问题是谁信啊
“李老板,这咱们今个丑话可说在前头!”
果然,稍做客气之后,潘厚生收起了笑来,露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若是今个**的纱机过不了关……”
“我赔你四十五万!”
“李老板,别怪,别怪,生意上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