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4/4 页)
,虽然说政府早有鼓励实业办法,可是地方上的捐输助纳却是从来不少的。
“……但在这里,这一切一概免除!”
猛的笔锋一转,只让袁世凯忍不住一点头,话转的正是时候。
“厂房方面:连云港将提供大量各类厂房,以供租用,同时,也提供土地自建厂房。
劳工方面:**劳务公司将大量供应男女劳工,同时,将向其提供相当数量熟练工人,这要感谢连云港管理会提供职业培训学校,这些学校将提供技术培训课程。
在技术方面:如果您愿意的话,可以委托**公司代理引进外国技术,公司将利用海外分公司用最低廉的价格,为您引进最先进的技术。
在信贷方面:目前陇海商业储备银行正于筹备之中,凡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申请适当额度的商业贷款……”
再朝下面什么运输、市场之类的内容,袁世凯已经没有任何兴趣再看下去了,几十年的经验已经清楚的告诉他,这篇表面上看似广告,但实际上却是一篇大文章的“广告”,会在国内引起什么样的轰动。
在性格袁世凯向来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他看重的是另起炉灶,标新立异,甚至于他都将这视为自己步步高升,直至大总统的的诀窍所在,可这一次,看着这篇“广告”,瞧着那李致远在铁路用地上做起的文章,袁世凯立即明白,什么是标新立异。
“李致远啊!”
拿起笔来,袁世凯忍不住在纸上写出了这三个字,然后又把他揉成了一团,最后又拿起的合同研究起来。
“能把合同订成这样,才配称得上真才实学了!”
审视着那合同之后,袁世凯在嘴边称赞之余”,脸色却显得极为难看,这真才实学,现在算计的是自己。
“对,这件事,还是得看杨度有没有什么办法!”
袁世凯立刻得到了灵感。
“见过大总统!”
半个多钟头后,一进屋杨度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在行礼的时候,瞧着那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