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4/4 页)
大眼镜夹于鼻梁,虽是五十几许,可一头泛灰白的金却梳理的非常整齐,无论在任何方面,恩哈德?鲁登堡都是一个标准的日尔曼人,在他的一举一动中,总是会展示出日尔曼人的那种一丝不苟,比如他行程日历可以精确到一年以后,在一些情况下,别人的预约往往也会排在一年之后。
“博士,请坐!”
见恩哈德走了进来,李子诚连忙热情的招呼着。
“尊敬的董事长,先生,请问您有什么事情吗?”
尽管自己的工作安排因为这次会面被打乱了,但恩哈德却知道,眼前的这位李先生,绝不在自己的行程日历的安排上,他是自己的老板。
“是这样的,我现在有一个问题!”
在秘书把茶端上来之后,李子诚立即开门见山的提出了昨天夜里自己和穆湘玥的那番谈话中所谈论到的问题。
“李先生,正像我曾向您建议的那样,相比于工厂,中国更需要的是学校,如果没有学校,即便是贵公司建立起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的工厂,也无法改变技术落后的现实,在中国有一句话,”
稍加思索,恩哈德吐出一句话来。
“授人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工厂是鱼,学校则是渔!德国之所以能够过英国,从根本上来就,正是高度重视教育的原因,普法战争的结果在讲台上已经决定,在亚洲,日本进行维新所引进的同样也是教育,即便是在东非,殖民地总督府选择的同样是教育!无论是国家或是企业,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贵国,当政府不能承担其责任的时候,为企业自身展,公司就需要承担起这部分责任。”
点点头,李子诚并没有反对,甚至于在很大程序上来说,工业和教育就是未来自己两大切入点。
“这一点,我完全同意,现在连云港,正在建学校,而且以后沿线都会建立很多中小学校,甚至大学,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我现在面临的问题,毕竟,教育显示其力量需要时间,而现在,我却需要解决眼前的问题,博士先生,有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