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第1/4 页)
这天,一行人马行到居庸关下,正是薄暮时分。守关将领为着给皇帝的车马照路,特命人在关下点燃了一大排火把。火光荧荧,把关边石凿的四大天王巨像映得半明半暗。
李凤姐策马行来,无意间一抬头,猛然看到忽闪忽闪的四大天王像,个个气势压头,怒目而视,威仪逼人,一下子就受了惊吓,一走神,便觉眼前一黑,跌下马来,昏倒在地。
武宗见状大惊,连忙下马,抱起不省人事的凤姐,众人相拥着走进了守将府宅。
一番救治后,凤姐悠悠醒来,却仍然神思恍惚,呓语连连。到黎明时分,稍见清醒。
凤姐伏在枕上,哭着对武宗说:“臣妾自知福薄,无命入侍宫中,只请陛下速回,臣妾死也瞑目了!”
武宗紧靠在她的身旁,垂泪哽咽道:“朕要等你病愈再一同回宫。朕情愿抛弃天下,不忍抛下爱卿!”
凤姐气息虚弱,呜咽劝道:“陛下一身系天下安危,臣妾生死何足轻重,万望保重龙体,以社稷为重。”话刚说完,已经气喘不宁,不一会儿,两眼紧合,溘然离世而去。
武宗大为悲痛,祭奠之后,命人以厚礼将李凤姐葬在关山之上,并按皇家礼节,用黄土封墓顶。一夜之后,武宗上山道别,却发现封墓的黄土全变成了白色,不禁长叹不已,对左右说:“好一个贤德女子,至死还不肯受封。可惜朕无德无福,不能感动天地,使她永年。”
为着了却凤姐的遗愿,武宗当天含悲启驾入关,到宫中料理国政大事去了。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李凤姐,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龙虎如意,刻有龙虎图案,投掷攻击。
高峰跟李凤姐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李凤姐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李凤姐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李凤姐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唐朝的裴行俭。
他是唐高宗时的大臣,官至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封闻喜县公。
高宗立武昭仪{武则天},行俭私下和长孙无忌、褚遂良议论,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麟德二年{665年},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而归附。
他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时称裴李、裴马。
他创立一些法规,使选任官职有条可循,为后来所承用。
行俭少时,从大将军苏定方学习兵法,后来领兵出征东、西突厥,善于料敌决胜。
他诚恳待人,获得士兵爱戴,故战多取胜。
裴氏家族自古便为三晋望族,也是华夏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望族。
公元670年4月,吐蕃连陷西域十八州,天山南路之地尽为吐蕃所占。
朝廷商议发兵讨伐之事,裴行俭提出的智取之策,得到了高宗的首肯。
裴行俭孤军深入,经途万里,用谋略,兵不血刃,平定阿史那都支,不经大战,就搞定一切。
诏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十八万,出兵征讨东突厥。裴行俭率军进至朔州,得知粮草被劫,巧用“木马计”大败突厥。
裴行俭挥军北进,与突厥战于黑山,大破突厥军,俘阿史那奉职,前后杀获不可胜数。
阿史那泥熟匐为其部下杀死,持其首级来降。突厥余部,西退狼山。裴行俭凯旋而归。
裴行俭指挥对突厥的战役,更是凸显其军事理论的“先谋后战”、“慎战”、“善于用间”等精华。其军事生涯,只有短短的十一年,仅指挥了三次作战。
调露元年{679年},西突厥侵逼安西{今新疆库车}。当时行俭受命册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途经西州时,募得万骑,便假为畋猎,以计俘西突厥都支。
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
由于他文武兼资,高宗特授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同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反叛。裴行俭以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统兵三十万出击。
开耀年间,以反间计逼伏念执温傅来降,余众悉平。
而且,他善于识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