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2/4 页)
得隙即入,尤为厉害,沾上便无幸理,专门污秽法宝、飞剑。
此时,杨素拿着一把长柄宝刀,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杨素周旋起来。
——昊天镜……召唤!无所遁形!原形毕露!
——昆仑镜……召唤!蓝光普照!时间停滞!
——九疑鼎……召唤!金星红丝!吞噬万物!
——碧血剑……召唤!无坚不摧!逍遥三剑!独孤九剑!
——盘古斧……召唤!破碎虚空!开天辟地!拼命三斧!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杨素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杨素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步非烟,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步非烟淡然一笑:“谢谢。”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步非烟,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步非烟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九十九章 陈妙常与潘法成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南宋的陈妙常。
陈妙常是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临**石镇郊女贞庵中的尼姑。
陈家本来就是临江的官宦之家,只因陈妙常自幼体弱多病,命犯孤魔,父母才将她舍入空门,削发为尼,在女贞庵中诵经礼佛。
空门多暇,陈妙常好学不倦。她不但诗文俊雅,而又兼工音律,十五六岁以后突然容光焕发,秀艳照人,穿着宽袍大袖的袈裟,宛如仙女下凡,令人目眩神迷。
陈妙常的空门偷情,与南宋初年的大名士张于湖颇有关系。张于湖,就是张孝祥,相传他曾在抗金名将张浚的席上赋一首《六州歌头》的词,张浚为之罢席。
全词如下:“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中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到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当时张浚的抗金北伐军,在符离溃败,南宋统治集团又重新走向妥协投降的道路。
张于湖的这首词,在急促的节拍中,传达出奔迸的激情,并通过关塞苍茫、名王霄猎、壮士抚剑悲慨、中原遗老南望等一幕幕鲜明的场景,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张浚当时正招集山东、两淮忠义之士于建康,上书反对议和,所以当张于湖即席赋出此词时,张浚有感于怀,为之罢席。
陈妙常的空门偷情,就与这个张于湖有关。也可以说是,张于湖成就了一段美妙姻缘。
张于湖是淮西人,进士出身,当年奉派出任临江县令,一路溯江而上,到达临江县境的青石镇,舍舟登陆,夜宿镇外山麓的女贞庵中,准备歇息两天,然后走马上任。
唐宋的时候,佛教在华夏国盛行,寺庙庵刹遍及全国各地,大多备有洁净雅室,以供远道而来的香客住宿祈梦。和尚庙里可住女客,尼姑庵内也可供男客过夜。
久而久之,通衢大道附近的寺庙庵刹,大都肩负着为旅客服务的任务,与今天风景名胜地区的观光饭店,没有多大区别。
正是初秋季节,入夜月白风清,张于湖步月花间,忽闻琴声铮铮琮琮,循声走去,转过假山丛树,不觉眼前一亮。
只见月下有一妙龄女尼,正在焚香弹琴,眉目如画,姿态秀逸,酷似瑶池仙子。
张于湖心中颇有所感,于是朗吟一词:“误入蓬莱仙洞里,松荫禅房睹婵娟,花样年华最堪怜;瑶琴横几上,妙手拂心弦。云锁洞房归去晚,月华冷气侵高堂,觉来犹自惜余香;有心归洛浦,无计到巫山。”
这个月下抚琴的尼姑,自然便是陈妙常了,薄暮时分曾经与张于湖打过照面,只知他是名士型的人物。此时,张于湖也不便透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