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蛋,你绝对不可能把它分放在两个篮子里,左边一只、右边一只这样分开拎着走的。由此可见,集中投资法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在两种不同投资策略的背后,实际上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方式。
读者经常可以在好莱坞电影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几百位股市经纪人聚集在一个交易大厅里,随时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他们管理着上百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面对电脑屏幕上每只股票的波动,对着电话大喊大叫,并且疯狂地记录着。稍有风吹草动,就猛敲键盘买入卖出。他们看上去很辛苦,可是一年忙到头的投资业绩远远没有他们的偶像巴菲特来得高。
而巴菲特呢,他每天总是悠然自得地坐在办公室里,品尝着他喜欢的可口可乐。除了读读财务年报,他有大把时间可供自己支配。高兴的时候,就躺在地板上和哲学家朋友电话聊天,或者出去打打高尔夫球。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背后,反映了多元投资和集中投资的巨大区别。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投资多元化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犯了大错”。投资者应当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评估企业内在价值上,一旦看准投资对象就集中资金投入。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投资要“少而精”。
。 想看书来
优秀的股票都是相似的
我们的投资组合继续保持集中、简单的风格,真正重要的投资概念通常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加以说明。我们偏爱具有持续竞争力并且由才能兼具、以股东利益为导向的经理人所经营的优良企业,只要它们确实拥有这些特质,而且我们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则要出错的机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这正是我们一直不断要克服的挑战)。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毫无疑问,值得投资的公司必定是优秀企业。虽然每个人对优秀企业标准的评价不一,但在巴菲特眼里很简单,往往用一句话就能加以简单的概括。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偏爱投资那些具有持续竞争力,并且拥有一群既能干又能以股东利益为导向的经理人。如果该公司确实具备这些特征,并且买入该公司的价格又非常合理,那么投资这样的股票要想出错的概率微乎其微。
读者容易看出,实际上这就是巴菲特一贯坚持的选股原则。严格按照这样的标准来挑选股票,一方面,投资失利的可能性很小;另一方面,符合这一标准的企业也不是很多,这样,就大大缩小了投资范围,投资由此变得简单起来。
套用一句名言的格式可以说,优秀的股票都是相似的,而不优秀的股票则各有各的不同。
巴菲特最崇拜的投资专家费雪(Phil Fisher)早就指出了这一点。费雪认为,优秀的股票都有自己的共同特点,容易被投资者所识别。例如,这些公司在吸引股东的方式上就与众不同。餐厅招揽客户可以标榜其特色,如便利的快餐店、优雅的西餐厅、特别的东方食物等以此来吸引同一性质的客户群,如果你的服务好、菜色佳、价钱公道,客户就会认可你这种特色,不断地登门用餐。可是要知道,餐厅却不能经常变换自己所强调的特色,一会儿是法国美食、一下子又是外带比萨饼,最终反而会导致顾客的忿怒与失望,从而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同样的道理,一家上市公司也不可能同时迎合所有投资者的口味。因为有的投资者要求获得高股利报酬,有的则要求具有长期成长性,有的甚至要求股价震幅越大越好,以便可以从中短期炒作、混水摸鱼。
而在巴菲特看来,不论是他投资股票还是投资者购买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他都希望能一如既往地贯彻同一种投资理念,那就是长期投资、集中投资,只有这样的股票才值得长期持有。
具体到中国股市而言,一般认为,优秀的上市公司应该具有核心竞争力,并且具有长久生命力,每年的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并且要连续多年是这样。按照这样的标准选择,优秀股票大概不会超过5%。所以,投资者要仔细研究上市公司,一旦看准就大量购买该股票,集中投资,而不是频繁换股。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跑出这5%的范围。
巴菲特认为,优秀的股票都是相似的,一旦符合你的条件就需要你把它紧紧抓在手里不轻言放弃。巴菲特的持股信心来自牛顿第四定律:运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