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发的样子而不烫,这样一洗就会复原,觉得不合适就作罢。
头发作好后,我对着镜子一照,那种滑稽劲儿可把我吓坏了。从前有一幅名为《贝蒂小姐》的美国漫画,我正是那副模样。
“啊,我可绝对不适合卷发!”
马上让人重新洗发,给我恢复了原状。
“挺合适的嘛。”
别人说的这话,因为我深信不合适,所以只能当作毫无价值的客套。直率地说,搞成那个样子对我是个打击。有人说过:“你一化妆,给人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了!”凡是我以为不适宜的发型,每逢听人说这样的活,我就颇为恼火。
自己一直想试试的发型,竟如此不适合于我,与其说这是被一直相信的人背弃了,毋宁说是自己受到了打击,好一阵我都不能振作起来。
当人们希望得到的东西不能到手时,企望之情会越发升级。这种心情,我比别人要强烈一倍。自那一日又过了三四天,我从那一天的打击中勇敢地重新奋起,决心再来一次挑战。
“上次是因为没烫,所以不好,如果烫了会搞得更随和些吧。”
“化上妆也许显得就不一样了。”
“如果考虑好穿上相配的衣服,这发型恐怕就合适了。”
一个星期过后,我决定夏天一过就剪短发,只在这之前烫成卷发。决定以后,我跑向美容院。
平时,除工作以外,我是绝对不化妆的。只是那天,我用心地化好妆,并且挑选了一件自己觉得与卷发相配的衣服穿上。
效果很好,烫好以后,镜子里映出来的我与去的时候完全不同了:松软的卷发翘着,再不是从前尝试时的“贝蒂小姐”了。我想,我也并不是完全不行啊!美容院的师傅添油加醋地说:“啊,多么了不起的形象转变!”
“这不挺合适嘛!”
“瞧,我不早就说过嘛!”
所谓人的心情就是这样,在深信自己不适宜这种发型时,听到赞扬的话叫人恼火,到了自己认为这种发型并非完全不适宜的时候,这些话又使人高兴。相反,这时人家要是说“不合适”,恐怕我一定会逞强地说:“胡说,是因为你没看惯,才觉得有点怪。”
对我这种和以往不大一样的新发型,周围的反应也各种各样,很有意思。为了参加在新宿“独乐”剧场进行的演出排练,我从美容院径直去练习场。象平常一样,我一边练习,一边对随后到来的事务所的经理问候说:“早晨好”,他也回复了一句问候。然而到了歌唱组那儿,他却问道:“百惠呢?”所有在场的人都把目光转向我。
循着大家的视线,经理才注意到这个人就是我,他说:“嗯,怎么啦,这个发型。我都认不出来啦!”
这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看到他这副表情,大家都笑了。
母亲看见我时一刹那间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才风趣地说:“我当是哪儿来的人呢!”
“唉,您看合适吗?”我问母亲。
“还好吧!”母亲说。
因为是亲人说的,我才暂且放了心。
崇拜我的观众们的反应也各式各样。有说“样子好”的,大部分人似乎有相当的抵触。正在读书的学生说:“我也想烫和百惠一样的发型,但烫得这么厉害,我可学不了。”主妇阶层则大多极力反对。
“你剪短发,给人清清爽爽的感觉,显得很纯洁,干嘛要赶时髦,这可不象百惠的形象。”这类信件我收到好多。并不是由于这些反对意见,而是依照自己当初的意志,一进九月,我就毅然决然剪成了短发。卷发的时间只有半个月。
此后,又改变了几次发型。
对女性来说,改变发型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它可以成为发现新的自己的起点。仅仅因为发型一变,就可以使人产生一种真正的新生的情绪。
频繁地改变发型的人,被人说成是见异思迁。也许的确是那样。但是,见异思迁是冒险心的第一道关口。我甚至觉得,在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点点冒险心,只能去改变发型了。
我想今后按照自己的兴致继续改变发型。
嫉妒
我有意识地观察着流动在自己心中的各种各样的情感。
是探索潜在意识的工作。
这工作非常需要勇气。在我来说,不管确认自己具有什么样的感情,大都可以坦然相认。唯独这种心理,我是不愿承认的——嫉妒。
我确信,几年以前这种感情我只是有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