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3/4 页)
国藩的掌控之下。由于统一了指挥,各部呼吸相通。清廷挑选将帅,往往下旨垂询曾大帅,语气温和。曾大帅所论荐的人才,都是当时的才俊,有时单独推荐一人,清廷便会当作奇才,破格提拔。全国各地优秀的人才,趋之若鹜,都想博取功名。
曾国藩论荐的人才得到重用,沈葆桢和李鸿章是两个典型的例子。清廷同意了曾国藩的请求,于4月下旬任命李鸿章为代理江苏巡抚。
不过,李鸿章升迁的历史意义,比沈葆桢的升迁更为丰富。他使许多安徽人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有了他,淮军将领继湘军将领之后崛起于清末的官场,后来刘铭传、潘鼎新和张树声都升任将帅,程学启和滕嗣武官至提镇,只有韩正国命薄早亡。至于从淮军中出身的提镇司道官员,人数之多,不下于湖南籍的将帅。
李鸿章受任之初,上海的形势极为严峻。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华洋杂处,是江南财富集中之地。淮军抵达时,正值李秀成所部第二次大举进攻,能否守住上海并徐图发展,是李鸿章面临的严峻考验。
李鸿章牢记恩师教诲,首先练兵学战,保住性命,吏治和洋务,放到以后再说。
淮军刚刚兴起时,部属一半是湘勇,秉承湘军传统,修垒必高,掘濠必深,早晚操练,令江苏人大开眼界。
但是,江苏人并没有因此而认识到湘淮军非同一般的战斗力,反而因他们的外表而有所轻视。上海一带的兵勇风气奢靡,而湘淮军衣服朴素,旗帜简陋,外国人见了,不免讥笑,令湘淮军将士感到羞惭。
李鸿章对大家说:“军队贵在能征善战,等到我们打败了贼寇,他们就会刮目相看了。”
这时扬州告急,清廷下旨,催促李鸿章部署好上海的防御,立即率部前往镇江,与都兴阿的部队会师。李鸿章回奏,说他兵力单薄,不能分兵增援各路,请求清廷假以时日,让他训练部队。
华尔和李恒嵩率部,联合英法两国的部队,攻克嘉定和青浦,留下外国兵与洋枪队防守。英国提督何伯请李鸿章的部队联合攻打浦东厅县,李鸿章派程学启、刘铭传、潘鼎新和郭松林率领湘淮军攻打南汇,称为北路军。而英法部队从松江进军金山卫,称为南路军。
232
李续宜派出增援颍州的部队,由成大吉和蒋凝学率领,于4月下旬到达颍州。太平军见湘军开到,撤了颍州之围而南下。苗沛霖其实并没有派兵协助湘军,只是做了一点表面功夫,命令部属剃发,并向袁甲三发誓要与太平军作对。
与此同时,湖南派出席宝田和江忠义的部队前往江西,援助安徽。
5月13日,多隆阿派雷正绾的部队攻打庐州城的东南门,派石清吉的部队攻打西门,另约安徽清军张德胜的部队在北门设下埋伏,引诱太平军。。 最好的txt下载网
1862年,同治元年(10)
自从湘军攻占安庆之后,陈玉成率部向西撤退,打算到湖北的德安召集部队,但部属都不愿去,他只好趁夜从六安北上庐州。部众渐渐离心。洪天王严厉地责备他,陈玉成心生畏惧,领兵驻扎在庐州城东,不敢离去。
湘军向陈玉成的旁侧壁垒发起攻击时,陈玉成决心拼死一搏,便带领三千军士,包抄到湘军后方。雷正绾率部迎击,将陈玉成部击退。陈玉成率部据守城北的浮桥。城内的太平军打开北门,大举出兵,打算与陈玉成合击雷正绾部。
可是,城内的太平军刚刚出城,就见陈玉成率部撤退,大为吃惊,以为陈玉成已经大败,便跟着向北逃跑。陈玉成立刻毁掉浮桥,阻止城内出来的太平军,使他们不得不背水一战。
刚出城的太平军更加惊慌,互相踩踏,绕城逃散。石清吉和朱希广等部在西南城墙搭梯子登城,城内外的太平军争相逃命,湘军包围合击,斩杀太平军战士几千名,俘虏八百四十七名,释放男女民众七千多人,进占庐州。
朱希广自从三河战役在桐城逃跑后,被清廷褫夺了所有官职。后来转战安徽,一步步重新爬上来。至此,清廷将他提拔为总兵。
陈玉成逃到寿州,想到苗沛霖已经暗中接受太平天国封王,便向他求援。苗沛霖听说陈玉成失败,担心他来抢走自己的兵马,又慑于湘军的军威,担心多隆阿趁机攻打自己,便想到一计,决定把陈玉成抓起来,向清廷邀功。
陈玉成手下还有两千军士,驻扎在淝水以南。苗沛霖定计以后,谎称有病,派苗景开到中津渡迎接英王大驾。陈玉成率部进入寿州。苗沛霖杀牛备羊,准备了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