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页)
大筏在江上漂移,筏上的太平军溃逃,溺水和被砍死的太平军战士不计其数。杨载福等到铁缆断开了,便率领船队冲向下游。下游船上的太平军见到突然出现的船队,非常惊愕,不知是什么军队,便从船篷上了望。有的船发现不对头,赶紧逃走。可是,太平军船队接连几十里,难以脱逃,一动就被挂住了。
杨载福的船队直驶武穴,掉转船头,逆流而上,一路抛掷火把,焚烧太平军船只。彭玉麟则率领船队,从上游一路烧下来。这时江上起了东风,杨载福顺风,彭玉麟顺水,两路夹攻,直到天明,才会师返航。这一天,湘军水师焚毁太平军船只三千多艘。
1854年,咸丰四年(28)
水上鏖战时,李续宾率部在南岸助攻,一直打到富池口,斩杀几千名太平军,烧毁军营。此战以后,李续宾升任安庆知府。
太平军因船队变成了灰烬,再也无法封锁江面,秦日纲率部于12月3日撤出田家镇,退向黄梅。蕲州的太平军也从陆路撤退到广济。
湘军攻破了田家镇,进占此地和蕲州。湘军水师名闻天下。杨载福因战功升任常德营副将,加总兵衔。彭玉麟以知府记名。
文宗记录湘军战法,手写诏书,向江南江北的各路清军水师宣示。清军的这些水师将领,不懂艇船的战法,继续征调红单拖罟船,都是等待顺风时才开航,所到之处,都被淹没。
江西人也在制造战船,仿照湖南的造船法,但是没有良将统帅,每次出征,必定失败。本年11月份,江西的清军水师在庐山东麓姑塘镇边的鄱阳湖上抵抗太平军,被打得大败,损失四十多艘战船。
湖南人则继续发扬光大湘军水师,在籍官员丁善庆、陈本钦、唐际盛和李概等人,开始捐资开设船局,而黄冕仍然专门制炮,以供湘军征用。船炮的研究者,当时无人能与湖南相比。
77
湘军占领田家镇以后,太平军几次反攻,没有成功,秦日纲决定退守九江。长江北岸的太平军朝黄梅方向撤往安徽,南岸的太平军则朝瑞昌转移到江西。
曾国藩在田家镇集合各路湘军,稍事休整,为阵亡将士开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会。在攻占田家镇的战役中,湘军虽然取得了胜利,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阵亡八百名将士,损毁一百多艘战船。为了祭奠湘军的损失,曾国藩为田家镇昭忠祠撰写了一副挽联:
巨石咽江声,长鸥今古英雄恨;
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祭奠完了,曾国藩在指挥船上召开军事会议,和诸位大将商议进攻九江的方略。湘军将领们一致认为,应该趁着刚打了胜仗的锐气,迅速东进。曾国藩见将领们斗志旺盛,决定不待后援到齐,孤军深入。
湘军立刻开拔,向九江推进。水师直接驶入江西,于12月8日到达九江城外。
本来,长江北岸的作战,计划由总督杨霈领兵执行。但是太平军在广济和黄梅的守将罗大纲下令设立了几十道关卡和壁垒。太平军丢失田家镇以后,秦日纲和陈玉成都领兵在这里集结,势力十分强盛。
杨霈的绿营兵显然不是太平军劲旅的对手,无法向前推进,长江北岸的作战,只好由湘军陆师承担。
12月9日,塔齐布和罗泽南两部一起渡江。李续宾照例率部打前锋。
12月15日,李孟群等人率领水师,发起了对九江的攻击。
太平军进占九江城以后,在东北面约五十里的湖口驻扎了部队,并在湖口对面的江心岛梅家洲上,修建了两座坚固的军营,与九江城互相鼎峙,又在对岸的小池口驻军,阻击清军陆师。
在九江城北的河洲上,太平军修建了大型壁垒,设有火炮,洲旁系着大船,又有小艇环卫。
李孟群下令首先攻击大船,进攻不利,苏胜和郑沐身中炮弹阵亡,李金梁的战船在江水中沉溺。
太平军已经见识过湘军在水上作战的方法,开始模仿。他们也集中力量进行水战,多造小艇,靠在大船旁边,寻机搏杀。
时值隆冬,寒风大作,江水波涛汹涌,双方的战船在江面颠簸起伏。太平军沿岸发射火箭,焚烧湘军船队。湘军水师日夜冒险作战,十分艰苦,很想休整,无奈陆师将领认为攻克九江城只在朝夕之间,所以每天作战不止。
同一天,太平军发起反攻,被湘军打退。
塔齐布所部渡江以后,绕到蕲州,于12月17日在莲花桥与太平军遭遇。这时石达开从安庆派来的援军已进入广济,太平军兵力进一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