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1/4 页)
二一0章 坚持自我
温暖舒服的春天过去了,金陵的夏日炎炎,不大好过。。蔚的天空悬着火球似地太阳,那些云彩要么被晒得干了,不见一丝踪影,要么层层堆积着,转瞬就豆大的雨滴砸下来。更奇的是,有时明明太阳亮堂堂的,雨滴儿却是不管不顾的往下掉——就是“太阳雨”吧!更奇妙-的是,东边日出西边雨,相隔不到一里地,有的商贩被淋成落汤鸡,有的行人却衣裳干爽。这些,都让习惯北边生活的人们,啧啧赞叹。
俞宅。初夏的阳光从院子里那棵高大的合欢树枝叶中照射下来,地上石板砖上印满铜钱大小的光斑。俞清瑶喜爱合欢花,“叶似含羞草,花如锦绣团。见之烦恼无,闻之沁心脾”,兼水月师太的院子里也有棵纪念意义深厚的合欢,便常常在树下小憩。
一个才留头的小丫头们在院门外探头探脑,见大丫鬟默儿安静的坐在贵妃榻边的锦墩上,不紧不慢的摇着扇子,使劲伸胳膊晃来晃去。默儿分明瞧见,可见俞清瑶睡梦中犹自皱眉,不敢稍离。那边小丫头摇得更起劲了,似乎真有要事,没奈何,只能轻轻在俞清瑶耳边说了一句,
“姑娘,厨下备下的冰沙应该好了,默儿瞧瞧去。”
“嗯~”
默儿便轻手轻脚放了团扇,一丝声音也无的出了院子。等离得远了,她沉下脸,“作死的小蹄子,不知道这些天姑娘的睡眠浅吗,还敢在这时候跑来?什么大事,等着投胎啊!不能等半个时辰?”
小丫头委屈,“是吴嬷嬷,吴嬷嬷从老家来了······”
“谁?哪个吴嬷嬷?”
因知府大人府里就有三个夫姓“吴”的老嬷嬷,乍一听,默儿还没听出来,可“老家”二字入了耳才反应过来,“不会是······珍珠的娘吧?”
“就是啊!”
外头人称吴登家的,吴嬷嬷,可是俞清瑶身边的老人了!在京城时静书斋一应丫头都归吴嬷嬷管理的算是一把手。后来因为吴嬷嬷的儿子考乡试,吴嬷嬷放心不下,就辞了差使回了老家,打理生活起居——据说考得不错。这次来,大约是把自己的身契解决吧,毕竟举人的娘怎么能做低三下四的贱役呢!
默儿以前在吴嬷嬷手下,没少学东西有几分情面在;加上人家吴嬷嬷这次来,不会是光来看望吧?肯定有所求,想了想,她就没亲自去见吴嬷嬷,只请了胡嬷嬷作陪;另外派几个闲着嗑牙没事的,打扫出干净房间来,谁知道吴嬷嬷会不会住下呢,有备无患么!
吴嬷嬷满心以为自己到来肯定会受到俞清瑶的欢迎。她的儿子成了举人,见官不拜,是有身份的人了!明年就是大比之年按铮儿的座师所言,三甲有望!当然,名次谁也不敢肯定,但提前做下功夫,未雨绸缪总是好的。她本想去求定国公夫人邓氏,但邓氏身居高位,可以说,用一般的事情去求真的浪费了单薄的那点情分。想来想去,想到了俞清瑶。
应该说,是俞清瑶身后的她的父亲俞锦熙。
谁不知道,诗仙俞锦熙现在是皇帝眼中的红人?负责编撰《广平大典》,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啊!等闲的人连边都靠不上。况且为了编撰《大典》,往来的人要么是翰林院,要么国子监,还有礼部的清贵衙门说不定能找到门路,提携提携她的儿子吴铮呢?
结果好不容易打听上了门,底下的丫头窃窃私语,对不大认识吴嬷嬷好奇的围着看,就是不禀报!她忍着火气,在门厅里站了半天叫人请纹绣,可回答的人说,纹绣早就嫁人了!找她,找错地方了!
倒是有个小丫头伶俐,认出了,匆匆忙忙回内院告诉默儿——默儿觉得,自己一生福祉都系在姑娘身上,还是别巴巴的跟以前的顶头上司联络感情吧。出了院子又施施然回去给俞清瑶扇风了,所以,负责接待的人就成了胡嬷嬷吴嬷嬷一直看不上的,出身乡野、又没文化,除了性情温柔和善,连记账都用最原始的打结方式的村姑。
这村姑梳着抛家髻,插了一根水头、式样普通的翡翠簪子,穿着家常蟹壳青吉祥如意纹样的对襟衫子,脸上略擦了水粉,显得气色不错,嘴角也点了点绛红色的胭脂,整体而言,跟“村姑”怕是一点关系也没了。
但怎么装扮,都改变不了大字不识一个的内涵啊!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吴嬷嬷笑得热切,“好一阵子没见到胡姐姐了,没料到胡姐姐越活越年轻,差一点没认出来。”
胡嬷嬷不好意思,摸了摸脸颊,“都是姑娘捣鼓的,院子里每个丫鬟嬷嬷都送到了,我也推不掉,只好拿来用,让吴姐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