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3/4 页)
纂传世名典的圣旨,根本没引起重视。
反倒是惠太妃上折子,要求册立安庆侯府沐氏沐天华为侧妃,引起更多的轩然大波、群情激奋呢!
且说这一日,舅母杜氏,派人把俞清瑶姐弟从定国公府上接回,路上遇到自发组织起来的书生学子,浩浩荡荡足有千人,居然把路给堵上了!当中一人,着青衿儒衫头戴方巾,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看起来是领袖了,自名“许金良”,乃是京中颇有名气的士子,彬彬有礼的介绍后,道明来意。
原来,他们都是“诗仙”的仰慕者。
俞锦熙年少中举,天下闻名,后来虽因种种缘故被发配边疆,但对于有文人傲骨的学子来说,高官权贵,或许能得到他们的羡慕,可遭遇不平仍坚守信念,写出壮志豪情的佳句,不伤不悲,不改其志的,更令人心折!他们敬仰诗仙,为其惊世才华,更为其道德人品!
所以,绝不能容许有人给诗仙的头上,戴一顶……那啥颜色的帽子!
哪怕是当朝亲王也一样!
也是惠太妃事先做的准备太周全了,外人得到的消息是这个版本:俞锦熙自知发配在即,北疆那等天寒地冻之处,寻常男儿都无法生活。不忍连累妻儿,便写下了“放妻书”。夫妻双方都没过错,只是造化弄人。走不到白首偕老那一天。
这种说法,最体面,也不会让人心底排斥。容易接受。
不过,士子们不会觉得沐天华出身高贵,是公主孙女。委屈了,站在诗仙这一边。想的是:诗仙如此体贴妻子,那妻子反过来更应该感激丈夫!就算身体不好,不能陪着去北疆了,也不该改嫁啊!那至诗仙于何地?自己也成了二嫁之身!过往的娴淑之名,全成了笑话!
许金良与金科状元储凤栖是好友,后者登科,成了端王府的座上客。他便日日上门劝解。储凤栖也一肚子火气,发泄不得——他能说,自己早知道了,也劝了,不过没劝成。那不是吃果果告诉人家,他在端王心中的地位很低么!只好敷衍塞责,说是端王后宅私事,他不好插手过问的。那许金良铮铮傲骨,便以为储凤栖心变了,怒气冲冲离了去。
回头。就有了今天这一幕。
不得不说,许金良是个极有领导才华的人。上千的学子,竟让他与几个同窗组织成功了!
就是当街堵人,堵的还是两个未成年。这事办的不地道。
千呼万唤中,俞清瑶不得不从马车上下来。她戴着帷帽,透过朦胧的细纱,注视着满街的学子——这些人,他们面孔不一,却都有一双真挚的,敬慕的眼睛。她知道,他们对她爹爹十分敬仰,视为偶像,这份不含杂质的心,令她动容了。
众学子齐齐注视着窈窕纤细的女孩,虽然看不到容貌,但其柔婉的姿态,声音婉转轻柔,还有行步间的款款仪态,一看即知是大家闺秀,想“这是诗仙之女”,不敢冒犯,齐齐恭着身子行礼。
上千人行礼,那是可等壮观!
冲的,还是一个未及笄的女孩,也不像周芷苓等人出身皇家,有郡主、公主的封号,恐怕是古往今来,未曾见过的奇事了!
“请俞姑娘转告令堂,勿使令尊蒙上污名,勿使己身遭人侧目,本是天造地设、天作之合,何必劳燕分飞,徒惹人叹息!”
俞清瑶被众人的“诚意”吓倒了——她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啊,既感慨父亲得到的人望,又叹息世间还有公正公道。转而再一想,万一这些学子知道了,她母亲要改嫁还是她提议的……怕是要被口水淹死吧?
这个时候,才真真实实感受到,“诗仙”,不是一个外号,而是一个可以流传千古的美名。
千百年后,皇帝公侯都做了古,什么富贵权势,都烟消云散,唯独她父亲的名字,一如夜空中的闪闪明星,照耀着千百年后的后来者。
她的父亲,她的骄傲。
不悔,真的不悔,就算吃够了苦头,尝尽了悲欢离合,也不后悔做他的女儿。
眼泪不知什么时候涌出来,不知不觉哽咽了。
就在这时,马车上另一个人出现了。俞子皓,他年龄尚幼,生恐自己下来说话平白矮了半截,便站在车辕上,高高的冲众人作揖,用的是童生礼——士林学子间很注重前辈后辈之说,童生虽是最底层的,但也是读书人的入门阶段。过了童生试,就是秀才了。
在场的,最次也是秀才,看俞子皓的礼数,就知道他的身份。十岁的童生,可算做天才了。这个天才,据说是诗仙之子,除了身份上的认同外,更多了层好感,认为是虎父无犬子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