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倮裟酥凉��墓�АK�刮�⑾卵�棵翘峁┯藕竦奈镏蚀�觯�睦��侵�榱⑺怠⒔蚕耙槁郏�箍��跽���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稷下学者们参政议政的意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创造性与积极性空前高涨,还吸引四方游士、各国学者纷至沓来,其中就包括田骄、捷子、邹衍、慎到、环渊等众多著名学者,稷下学宫由此达到鼎盛。直至齐泯王前期,稷下学宫的盛况都没有减弱,稷下学士达数万人,并有继续发展的势头。
到了齐泯王后期,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没有先辈招贤纳谏的雅量,拒绝了许多稷下先生的劝谏,导致稷下学者们纷纷离齐而去。荀子就曾以稷下学士的身份劝谏齐相田文,不但没有得到重视,反而屡遭讥讽,最终只得离开齐国。此时的稷下学宫出现了自建立以来最为冷清萧条的时期,学宫的供给入不敷出,状况越来越糟。后来,燕国大将乐毅率领大军攻入临淄,齐泯王惶惶逃奔莒地(今山东莒县)被杀身亡,稷下学宫也在这次战争中遭到破坏,被迫停办。
齐襄王继位后,田单在即墨打败燕军,夺回临淄,使齐国得以复国。复国后的齐襄王努力恢复和延续稷下学宫,但战争使齐国元气大伤,无力恢复强国与霸主的风采,即使学宫仍在、荀子等名士复归,稷下学宫仍无法恢复以往的繁荣。
襄王去世后,年幼的齐建王继位,但不能亲政,权力由其母后执掌,使得国内政治一片混乱、国势渐衰。此时的稷下学宫虽仍存在,但已毫无生气。公元前221年,秦攻齐,最终俘虏了齐建王。随着齐国的灭亡,稷下学宫也消亡了。
稷下学宫在鼎盛时期是战国年间诸子百家荟萃的中心,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兵家、阴阳家、小说家、农家等各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论坛上。他们因阶级、阶层、地域文化、政治倾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各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学术主张、主题理论,使稷下学宫出现了思想多元化的格局。
稷下学宫能在齐国存在并最终发展壮大,与当时齐国实行开明革新的思想文化政策是密不可分的。虽然稷下学宫的各家各派各执一说,甚至有些学派的思想理论体系还相互矛盾,但齐王从不干预,还创造条件鼓励争鸣,使各家各派都能平等共存、互为兼容、自由发展。
稷下学宫的出现不仅促使稷下百家争鸣的展开,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高峰,还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稷下学派
战国时期,稷下学宫作为思想解放运动的策源地和百家争鸣的大舞台,引得各国学者齐聚于此,由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学术流派,促进了齐鲁文化的融合。
1�杂家学派
杂家学派在稷下学宫中出现得较早,是典型的齐国本土文化,主要体现了晏子的思想特点,没有自己独特、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明显的学派特征,实现了“学无所主”,但又“兼采各家之长”。正因如此,杂家学派参与了齐国许多棘手政治、外交问题的处理。但是由于它没有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也没有著书流传,所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影响并不是很大。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齐文化与鲁文化(13)
2�法家学派
在稷下学宫的各家学派中,管仲学派出现较早,而且是典型的齐本土文化。管仲在姜齐桓公时任相,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管仲思想由此成为齐国的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和发扬其思想的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并在经济、军事、教育、典章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了管仲学派。其中以法家理论最为突出,自成一家,因此又被称为齐法家。《管子》是管仲学派的主要代表作。
3�道家学派
道家思想在齐国前期的影响很大、流行广泛,且以杨朱(杨子居)为代表,因此曾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说法。田齐桓公设立稷下学宫时,道家在齐国分成了两大派别:一派继承和发展老子、杨朱思想,后又吸收庄子思想,形成以唯心主义为特色的老庄学派;一派偏向唯物主义,结合齐国传统思想,从而发展成为治国经世的“黄老学派”。
4�黄老学派
黄老学派发祥于齐国,是稷下学宫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从根本上讲,黄老学派的兴盛是因为田齐家族崇尚黄帝,极力宣扬黄帝是田家的远祖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