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1拨开历史的迷雾
宋高宗是一个隐藏在历史角落的皇帝,相对于他的两位知名度极大的臣子岳飞和秦桧来说,他的人气指数颇低,人们往往是在谈论岳飞和秦桧的恩怨情仇的时候,才会犹如醍醐灌顶般恍然大悟,原来宋高宗就是那时的皇帝。
也许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这位兄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难评论的一位皇帝。他的知名度不如他的臣子,丝毫不能说明这位皇帝是昏庸或者无能。因为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总是笼罩在迷雾之中,让人无从猜测,而且还时不时被包围在政治的、道德的、国家的、种族的等等激情中,使得我们要彻底了解这位皇帝,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依靠推测才能了解这位皇帝。
从赵构第二次出使金营至他顺利登基的这段时间内,赵构的行踪颇为诡异,这也是他一直为后世史学家所诟病的事。关于这一期间赵构的表现,以当时赵构的死敌金国人士的说法最有代表性,他们认为赵构:“衔命出和,已作潜身之计;提兵入卫,反为护己之资”,意思是说赵构在受命出使时, 已经做好了潜逃保命的打算;成为号令天下的兵马大元帅,反而将这些兵马作为保护自己的资本。其中深层次的含义就是:赵构在第二次出使的时候,已经开始图谋皇位。
这段评论一直被当代史学家视为定论,成为赵构不可饶恕的罪责之一。这里,又构成了赵构的又一谜团,真真假假,数派人马各执一词,褒贬不一,口水战打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只能从赵构离开开封之后,从他在途中所遭遇的事情算起,一步步抽丝剥茧,也许可能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公元1126年11月,金军第二次包围开封,宋钦宗急命康王赵构和刑部尚书王云出使金营,商讨和谈事宜。
第一阶段:东京城外(今河南开封)。
就在赵构一行人走到城门口的时候,身为副使的王云(明白人)就把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告诉了赵构。王云说:“开封城高耸入云,防守坚固,天下没有几座城池可以比得上;但是据我所知,真定城比开封还要高,可是真定城就在一盏茶的时间内被金人攻破。”赵构的震撼可想而知。
其实就在赵构第一次出使金营的时候,姚平仲偷袭金军不成,反而全军覆没之后,赵构就对宋金双方的军事实力有了比较明显的估计。
王云的这一番话,更加坚定了赵构的想法。至于王云为什么说这一番话,赵构应该也心知肚明,因为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是不能说的秘密。
第二阶段:相州(今河南安阳)。
赵构、王云一行人到达相州的时候,正是11月19日,相州知州汪伯彦异常殷勤,又是亲自率兵出迎,又是好酒好肉招待。汪伯彦明确告知金人已经由李固渡渡过黄河了,再往北不可能会遇到金人。还不如留下来,一起研究研究,琢磨着怎么拯救国家(首先当然是拯救自己)。又是一个明白人,不过赵构并不相信他,或者他还有更不错的想法,于是又匆匆忙忙的继续往北。
第三阶段:磁州(今河北磁县)。
11月20日,赵构一行人来到了磁州,宗泽的磁州。22日夜间仓促离开 ,离开时神色匆匆,原因是副使王云离奇被杀。
赵构到达磁州的时候,磁州知州宗泽立即劝说赵构停止北行,理由很简单,前半句依然是赵构北行不可能遇到金人,但是后半句却说出了赵构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宗泽说金人已经铁定要灭亡北宋,现在去除了被扣留当战俘,没有别的下场。赵构那是喜出望外,很显然他认为宗泽把他当做了“自己人”。
但是第二天,却传来了副使王云离奇被杀的消息。王云是被磁州军民杀死的,而且证据确凿,磁州民众从王云的衣箱里翻查出了一块番巾(金人的装饰)。事实明摆着,王云铁定是汉奸。
一个国家大臣,活端端的就被杀了,而且还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罪名居然是私通金人。很显然,宗泽的话让赵构很怀疑,怀疑宗泽是挟制民众要挟朝廷,更怀疑宗泽对他有什么不轨的企图。
对于王云身死的事实,赵构一直认为是宗泽私下授意磁州军民做的。十年后早已身登大宝的赵构就说:“王云的死,宗泽要负全部责任,我明明看到王云死后,宗泽才派人拿出番巾来,硬说是从王云行李中搜查出来的。”
王云死后,赵构感觉磁州很不安全,于是就准备离开。
就在此时,赵构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