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罱咏�幕首永吹被实郏�有�允匣�担�獠懦删土苏怨埂�
赵构不是一个束手待毙的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他第一次走进金军大营的时候,带着的就是一颗拯救国家的火热的心,他完全不把自己的生命当一回事,只要能救自己的祖国,所以他对大哥宋钦宗说:“朝廷若有便宜,勿以一亲王为念”。
他考虑,可以找一个威望足够的大臣来帮他稳定局势。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纲,那个在开封保卫战中名满天下的主战派首脑李纲。
可是,他错了,错的离谱。
他注定和主战派大臣们(尤其是李纲)走不到一块,只源于信仰不同,而且当时的他也注定无法完成主战派对他的期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中国的俾斯麦
①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②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
奥托&;#8226;冯&;#8226;俾斯麦(德国著名政治家)
拯救这个国家,不能妥协,更不能靠和议,只能依靠铁和血。也许,李纲正是抱着这个信念,走进南宋朝堂的。
开封保卫战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李纲名扬天下、妇孺皆知;开封的沦陷,让李纲的威望更是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很多人认为,北宋的灭亡与不重用李纲有直接关联。
国破家亡、君父被俘,对于进士出身的李纲来说,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如今接到赵构的任命书,李纲十万火急地往应天府赶。
就在赵构准备让李纲来应天府的时候,投降派首脑汪伯彦和黄潜善就跳出来反对,他们对赵构说:“李纲总喜欢和金人干架,如今用他为相,恐怕金人不喜欢”。赵构没有吭声,也没有说话,那不就代表着皇上既不反对也不赞成,说明我们还有机会。
于是,时任御史中丞的颜歧粉墨登场,成为投降派阻挡李纲入朝的出头鸟(一般都没好下场)。这家伙一连上了五道奏章,强烈反对李纲入朝,理由也实在说不过去。他说:“李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宜及未至罢之”意思是说:金人特别讨厌李老头,虽然已经命相,快点趁他还没到赶紧罢免他。
颜歧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当然更有攻击性,强力阻挡了李纲入朝的脚步,证据就是赵构不得不亲自出面痛斥颜歧:金人何止是讨厌李纲,恐怕我登基他们更不喜欢吧。
颜歧眨眨眼,无话可说。
无话可说是给皇帝赵构面子,并不代表颜歧要买李纲的帐,放弃自己的主张。赵构走后,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人把他反对李纲的奏章送到李纲手上,让李纲掂量掂量自己该不该来?
李纲原本按照帝国礼法,对宋高宗赵构的任命推辞之,至少要来回三次,才能把门面功夫做足。可是颜歧这个怪人突然送来一个莫名其妙的奏章,奏章题为《论李纲不能为相的几个理由》。李纲一看,怒火直冲脑门,快马飞奔入朝。
李纲到达之日,赵构又是派专人接送,又是举办宴会招待李纲,搞完之后才走内殿召见李纲。
当时李纲那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他对赵构说:“金人太狡猾了,专门靠阴谋诡计取胜,我们太*了,老是上当受骗,以后有英明的皇上你在,绝对不会重蹈覆辙了”。赵构看着这个一点都不注意自己形象的老臣,真是感动的要死。
说完这些,李纲擦干鼻涕和眼泪,突然话锋一转,义愤填膺、正义言辞地说:“如果说我能力不足不能当宰相,那么老李我认了;可是因为金人讨厌我而不让当宰相,那也说不过去了吧”,说完李纲顿首:皇上你还是收回成命。
赵构的回答很简单,直接让颜歧卷铺盖滚蛋。
可是,李钢还不消停,又仿效开元名相姚崇的“建言十事”对赵构也提出了十项建议,必须让赵构答应,才肯接受任命。
只要你肯来,一切都好说。
此时的李钢终于可以掌控一切,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国家,对造就一个堪比“开元盛世”的建炎盛世,李钢踌躇满志、充满信心。
李钢提出的十事,言简意赅的说就是:一曰议国是,二曰议巡幸,三日议赦令,四曰议僭逆,五曰议伪命,六曰议战,七曰议守,八曰议本政,九曰议久任,十曰议修德。这十事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话,但是说白了也不过就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