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木工活工具,卯榫结构(第1/2 页)
山下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修建﹑砍伐﹑烧制,所有劳动力都投入到这三项工作中,齐头并进。
钟原也没有闲着,他将这段时间众人在野外收集到的氧化铁泥烧制了出来。
这次炼制出来的铁总量要比上次少上不少,只有上次的一半左右。
这些铁块被钟原制作成了两把斧头和几件干木工活时所需要的工具。
新增两把斧子让砍伐树木的工具一下子翻倍,效率一下子就提升不少,原本砍伐树木的人数就显得局促。
钟原放慢了围墙的修建,将一部分人抽离加入到砍伐的工作中,这让山下的树木在快速的增加。
木工活的工具钟原制作了三件,一件是凿子,用来打孔;一件是刨子,用来加工平面;还有一件就是锯条了,用来切割。
凿子的制作最为简单,将它敲打成四棱柱形状的,将一边敲打变薄,围着模具将它敲成一个圆筒,这里就是握把的安装处。
另一端则将它敲打成一个斜面,冷却后将斜面打磨,让凿子最前面的刃口处变得锋利,凿子的整体形状就算出来了。
拿来一根加工好的短木棍,将它当成握把装上去,一个凿子就完工了。
刨子的加工最为复杂,不仅需要一个木制托具,还需要一个扁平宽阔的刨刀。
钟原将铁锭敲敲打打,花费小半天的功夫才调整出合适的刨刀,刨刀的切削面也和凿子类似,都是一整个斜面,刃口开锋。
托具的制作,钟原在小时候就从家旁边一个木工师傅那里学习过,总结出一句口诀叫做“一尺三寸五,立一卧八五”。
这句民俗谚语确定了刨刀的位置和倾斜度。
托具的制作比刨刀更加费时费力,钟原先将木头用斧头修整成合适的长方体状,再用洞穴里的木尺规划好位置和大小。
用小刀在木头上划出痕迹,后期的打孔切削就是沿着这些木头上的辅助线。
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最为精细复杂的活了。
开孔打磨都是十分耗费人精力的一件事,稍微不小心可能就将托具报废了。
刨子的制作花费了钟原一整天的时间,当刨子的所有零部件都摆放在一起后,钟原小心的将他们安装在一起。
将刨刀放入托具的斜口处,用限位木块将它卡住,防止松动滑落。
将刨刀的握把横向插入开好的孔洞中,打上两根小木楔子固定,刨刀制作完成。
锯子的制作难度介于前两者之间,难度最高的就是锯条的制作。
这根锯条是铁器中加工难度最高的部分了,不仅要将铁锭敲打成一根扁平的长铁条,还要在铁条烧得火红柔软时,用凿子在一边上切割出锯齿状。
铁条在最后还要在两端分别开上一个小口,其作用是固定铁条的开口,方便将它绷紧受力。
制作成型的锯条还得将锯齿的地方作一番修整,锯条的锯齿并不是整齐排列的,而是每一个锯齿之间有一个细小的偏移。
这能确保切割出的木头缝隙的宽度稍微大于锯条的厚度,可以减少卡锯条的情况发生,以达到节省体力的作用。
将锯齿打磨变得锋利,剩下的就简单许多,用凿子斧头制作出相应的木条,将它们组装成“工”字形。
一端固定好铁条,一端用双股绳索连接,将一根小竹片插入到双股绳索中,不断转圈将绳子转动收紧。
绳子的收紧让这一端的木头靠近,而相反另一端的木头会逐渐扩张,这端的锯条会在力的作用下,绷得越来越紧。
当钟原感觉到了一个合适的力度后,将竹片搭在了中间的木条上卡住,防止其旋转回去。
做到这一步,整个锯子就已经完工,也意味着钟原将所有的铁泥再次用完。
这几样工具的制作从炼铁到成型,花费了钟原将近一周的时间。
在这几天时间内,山下的围墙又修建了一段,砖窑又烧制了一批砖瓦,剥了皮的树木也堆积成山。
钟原拿着这几样工具来到了山下。
“神子,这就是可以加工木头的工具吗?”
风第一个凑上来,仔细打量着钟原手中的几样工具。
这几天他们经常看见神子在晚饭后都还在敲敲打打,心中也难免好奇神子又制作出了什么新奇的工具。
“嗯!风你去拿一根木头过来!”
“得嘞!”风从木头堆中抽出了一根五米多长的木头,将这个木桩拖到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