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谐∏绷Γ�坪醵挤叫宋窗��缶⑽耷睢�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尤其是美国经济远未复原,中国的出口市场恢复不易,甚至新一轮来势汹汹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潮前浪已经到来。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撰文:《让我们发动一场对中国的贸易战吧》形同宣战檄文。除了外患,还有内忧。在国内巨量流动性及海外流入的大量热钱的夹击下,楼市、股市大幅飙升,物价也已出现了通膨的苗头。投资专家查诺斯在《纽约时报》撰文警示,“中国楼市泡沫比迪拜还要严重”。因此,一定程度的货币政策的调整看来已势所难免。内外变数均多,西方投资家大弹“卖空中国”之调,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边看好,看得如此之好,一边看空,看得又如此之空,究竟对“中国”,应该是“买入”还是“卖空”,2010年的全球市场势将出现罕见的多空交战。索罗斯,作为一个“对冲”鼻祖,有其极为敏锐的嗅觉,目前决定将其旗舰投资公司“索罗斯基金管理”移师香港,开设办事处,并调来两员猛将坐镇。索罗斯是不是看好中国?是的。但准确的说,是看好中国的“对冲投资环境”!说得干脆点,“对冲”中国。
有一个有趣的问题,索罗斯明白,2010年的中国经济既可以看多,又可以看空,他的本事就是比别人能看得更早一点。那么,他又是如何看,根据什么作出判断的呢?
角度当然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尤其是美国的动向,涵盖面包括金融、贸易、政治、战略等等,这些讯息,他有的是。再一个就是中国的政策动向,以决定力与影响力言,这个比上一个更重要,是他功课的新重点。
就理论言,中国2010宏观经济的走势取决于两个方面:(一)能不能做好软着陆?(二)能不能进行硬改革?
软着陆指的是让股市、楼市降温,但不是剧挫,同时还要把物价上涨的势头压住。这就要靠货币政策的调整,包括信贷控制、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或利率,甚至调整汇率,总的方向是紧缩。但货币政策的紧缩不能影响到“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所以财政政策必须维持积极扩张,一言以概之,就是“调‘货’不调‘财’”。
财政政策既要积极扩张,所以投资力度不能减,甚至还要加强,但却需要避免再犯重复投资与产能过剩的毛病,因此,调结构就成了重中之重。
调结构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产业结构、产权(国与民企)结构、城乡结构、中央与地方财政结构、收入结构、区域发展结构等等,而所有这些结构的调整,在不同程度上都会联动到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及政治改革。所以,“调结构”能否成功与“硬改革”有关。
总而言之,2010中国经济怎么看?主要就是看“软着陆”与“硬改革”,软、硬两手都搞好,势必看好,否则反之。想必索罗斯亦应如是看。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海西省”VS“海东省”
深圳特区和厦门特区成立30周年庆典分别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道贺,并揭开了中国新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些特区及海西经济区进行更多先行先试改革试点的序幕。
2005年10月“支援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2009年5月,以福建为主体的海西经济区战略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11年即将启动的“十二五”规划,包括汕头、厦门、福州及温州四市,以福建为核心,扩延到浙江南部、江西东部及广东东部,涵盖范围255平方公里的海西经济区,势将成为中国宏观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30年前,邓小平圈定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实验的特区,30年来,表现不一,深圳最为出色,其次珠海、厦门,再次汕头。其中原因,地缘因素或为关键。深圳、珠海面对的是香港、澳门;厦门、汕头则隔海峡与台湾对望,台湾海峡则成了两岸当局政治对立下的分隔带。福建跟台湾,不但难言经济整合,厦门与金门,更是典型的咫尺天涯。__
必须看到,海峡两岸如此的对立与隔阂,其实,并非始于1949年之后的两岸分治。几乎可以说,从台湾进入到中国历史舞台一开始,基本上就没有摆脱过这样的宿命:(1)明末郑成功以台湾为根据地反清复明,海峡两岸对峙;(2)康熙派施琅平台湾,目的在平乱,而非在主权的考虑与经济的动机,那时天朝尚无主权意识,故平台之后,治理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