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七四十九道漆的皇帝棺木(梓宫)出了东华门。后面是四十五具简单些的小型棺椁,一色的白绸花系在棺椁前头,蓁蓁分不清哪一具是梅子的,哪一具是梁美人和肖柔妃的。
帝王的荣耀半点容不得忽略,这阵势,多像一群宫娥簇拥着帝皇,熙熙攘攘。
就想,那个位高巅峰,掌握苍生的人,拥有这么多佳丽美人,每天却上百次称自己,寡人,孤家,如此的言不对口,口不问心。
莫不是人到了高处,就会不胜寒意?爬得越高,就越怕孤独,即便君临天下,却连平常人想开的生死都不能独自面对,还要硬拉着这些可怜的人儿作伴?
权与势,拥有的越多,手里所剩的越少。到了最后,除了能用权势逼迫软弱的人屈服,还能做何!
此时皇族官员人等倾巢出动,皇帝灵车队伍最前面是六十四个引幡人,他们高举万民旗伞,后面紧跟一千六百二十八人的仪仗队,举各种兵器、幡旗、烧活(纸绸制作),后跟分成三班的杠夫,每班一百二十八人,一律身穿孝服。
棺木后面,则是全副武装的大盛朝兵勇,最后是一色白孝衣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他们的白幔子车轿。
其中包括京城各大寺庙,道观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身穿法衣持法器念经诵咒,超度皇帝亡魂。
还有一些人在起杠到落杠的路上不停地撒纸钱,途中还有临时搭建的暂安殿。
唯独四十五名陵园妾,不穿孝服。因为陵园妾的用途就是“像服侍活人一样服侍死了的皇帝”,自然要打扮的打扮喜庆鲜艳,夹在浩浩荡荡银装素裹的国丧队伍中,尤为扎眼。恍若一个白发的垂暮老妪,发髻上突兀地别了几朵大红珠花,矫情虚伪,不伦不类。
一边是世人皆知的“身死”,一边是自欺欺人的“装活”。为何就不明白:无论再美再久再辉煌也不过一生一世一百年。
一路上,遇到好多殉葬的和一些守陵宫人的家属亲眷,生也罢,死也罢,总要送上最后一程吧。之中有个白发的老翁最为可怜,听说大半夜就等在灵棺经过的道旁。皇帝丧葬,围观者甚多,老人挤不进去,拄着拐杖,竟然跟了十几里地的路。哆哆嗦嗦一直跟出了城门,逮着杠夫歇杠换杠的空挡儿,看了自己闺女一眼。
他闺女是先皇最后一次选秀,和蓁蓁一起进来的这批,听说封了个御女,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儿的人儿。
本来家里贫穷,孩子多,养不起,又为了图那几个子儿的俸钱,将唯一的女儿狠心送了进来。原指望,宫中服侍四年,满了期限,皇上开恩,放了出去,也好骨肉团圆。谁料定,人算不如天算,女儿因为被先皇临幸,竟被送去了陵园。掀开车帘子,看那老人满面尘霜,身材佝偻,也是禁不起折腾了,可不知等到百年之后,放不放这些守陵宫嫔出去尽孝?
心里越发凄然,多想这些无益!看看宫外的天确实格外蓝,空气也格外清新,四年了,没看过这么宽阔明媚的天空了!
【归宿。葬】
陵墓在京城南三十里的云峰山。
浩浩荡荡的丧葬队伍,自早晨旭日初升出发,一直走到中午。最后经过一片茂密的森林,一路上熏够了金箔银钱的火纸味儿,此刻,空气变得清新起来。
整座皇陵分为内外两重,依山傍势,高大的城墙,连绵的殿宇。无比华丽恢弘,单从外观难以相信这是死人栖息的地方。
活着享尽奢华,死了依旧如此。帝皇家的尊荣,容不得半分马虎。
午后才到达帝陵外城城门。沿着蜿蜒的山路上走。不知走了多远。终于到达帝陵内城的南门入口——朱雀门。朱雀门前一个巨石做成参天石碑,上面刻着大行皇帝的生卒年月,庙号,以及生平功绩等碑文。
到了朱雀门,大家各自弃车马,纷纷步行。
南通着朱雀门的主道是青石板铺成的,奇怪的是这条路的左右两侧高度不同,右边高的那侧是皇上棺椁走的神道。送葬的队伍走在低的右侧。
神道两旁雕刻着石像,一路走来,蓁蓁细数一下,有石人、石兽各自十八对。石人中有文臣、武将、勋臣各两对,全副朝服,持笏板拱立,庄严威武。石兽中包括狮、獬、骆驼、象、麒麟、飞马、鸵鸟;外加一对石华表。样样雕工遒劲,栩栩如生。
陵道顺着山势往北走越陡。终于到达皇陵的最北端,绕过一座建有明楼的方城,(明楼是陵寝建最高建筑)。明楼檐下石榜刻有〃永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
方城门洞北面,一垛写着“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