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第2/4 页)
南境再到西北,最后又回到北境,末将这一生都在戌边,只想携夫人回京安顿,不再受流离之苦。这是末将最后一搏,结局如此,输于上皇之后,也算是没有遗憾。”
“你想回京跟朕提便是了,朕又怎会不允”就只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就足以让冯琰叛离,杜恪辰不信,但又不得不信。冯琰对蒋氏最是体贴,而回京是蒋氏的宿愿,让一双儿女和京城的世家子一样接受最好的教育。因为冯琰一直都没能回京,儿女的教育也耽误了,如今连婚事都有些艰难。先时,钱若水曾提出让蒋氏把孩子送回蒋氏家学,因为不知名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杜恪辰如今想来,冯琰的叛离也不是没有征兆,只是他太大意了,对这等事情不曾挂心过,以致于酿成今日的恶果。
“末将提过,可上皇说边关更需要末将,末将还能说什么”
杜恪辰自知愧疚,“这倒是朕的疏忽了,可将军大才,若不让将军保家卫国,当是我大魏之损失,亦是朕的损失。”
“谁也不是无可取代的。如同今日,庞统与王赞皆是一军将帅,他二人征战多日未果,萧腾一来便取得他二人从未有过的战绩。”
“可朕不曾让萧腾取他二人而代之,他能赢不过是你们尚未知道他的弱点。而庞统与王赞在军中锤炼多年,又岂是一个少年能取代的”
冯琰笑,“可上皇把庞统视为接班人,却从未想过调我回京。”
“冯琰,不要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上皇身上。”钱若水的声音在杜恪辰的身上响起,冯琰闻之一震,垂眸下去,“上皇念旧,对旧友旧情总是格外看中,不愿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遭至他人不幸。你做都做了,还不敢承认吗还是你以为这么做,可以保住你的性命”
“佛儿。”杜恪辰轻唤,“别为难冯将军。”
钱若水轻拍他的肩膀,“本宫没有想为难冯将军的意思,只要把冯将军把事情的原委说出来,本宫就不想再计较。可冯将军把过错归咎于上皇,处处指责上皇的疏忽,从而推卸本该由他承担的罪责,如此脱罪的方式,真是令本宫大开眼界。”
冯琰不语,闭了眼睛侧过头去。
“冯琰,不要以为你不说,本宫就什么都不知道,就不能治你的罪,就能保住你的一双儿女吗”
“罪臣无话可说。”
钱若水却不容他沉默,“上皇可还记得,当日在土门关时冯将军要赴北境驰援齐国公,妾曾对蒋氏提出将孩子送往蒋家,为何最后无疾而终”
这却是杜恪辰不知的。
“因为蒋氏乃是庶出,她与蒋松一母同胞,却与大学士蒋方互无往来,分府出去后,蒋松千方百计想与蒋方修好,可蒋方承继家业,乃是一家之长,若不是双方过节太深,蒋方不会苛刻自己的庶妹庶弟。因而蒋氏想将孩子送回蒋家,可蒋方却没有收容孩子的意思。而这件事,不是蒋方没有容人之量,而是蒋松作虐太多。可最后蒋松却把责任推给了蒋方,暗示蒋氏,蒋方看不起他们,劝她回京,以冯琰的军功和蒋方作对。可上皇一直没有让冯琰回去,造成蒋松失势,难以为继。”
蒋家的恩怨,杜恪辰知道一些,但到底是朝臣的家务事,他从未深究。
“后来蒋松看到夏辞西为朝中新贵,刻意结交,更把女儿送进兄长的”提起这件事,钱若水也是后来从霍青遥的口中知晓,“故而兄长才会弃心爱之人而娶蒋氏女为妻。”
。。。
。。。
☆、第384章:诱敌
蒋松做的种种,钱若水先前不知,对他怀有愧疚之感,之后更因柳絮娶了他的二女,对他也是心有惋惜。还以为这世上的倒霉事如何都叫他蒋松遇到了,其实这都是他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和可怜。
冯琰唇角微动,“娘娘若是想闲话家常,我这个待罪之人,就不奉陪了。”
“冯琰,原本你是和蒋松没有关系了。他在京城为官,你在边关守城,无论如何你都是二十万征北军的统帅,而他蒋松只是一个大理寺卿,他当了十年有余,不进不退,早该从任上退下来了。他想了许多的想法想更进一步,甚至还拿大女儿与夏辞西的婚事要胁于本宫,但还是在原地踏步。他不满于现状,千方百计地唆使你与他合谋。”钱若水语气淡淡,仿佛在讲述一个与在场三人都无关的故事,“你想回京,可上皇器重你,让你继续留在北境,因为镇西军中你是最适合的。当然,你觉得你也可以像褚传良或是萧长信那样入朝为官,可本宫翻过你在北境和西北的履历,都是守护一方城池的将领,没有统帅全军的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