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1/4 页)
那书生看着贾里玉,道:“何谓天下疾病,恕在下不解。”
“如今战事纷起,四方民不聊生,难道这天下没有病吗?”
“此病老君没有指示,在下亦无能为力。”
贾里玉哈哈大笑,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先生等的人已到,此时不走,更待何时?”说着闪过人群,携着那书生的手迅速离去,求药的百姓见状,更加确认那位大夫是老君座下童子。
范遥原本对教主抢走书生的举动表示不解,但路上听到他和教主讨论天下大事时,才由衷的心悦诚服,而对教主能有这等识人之能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贾里玉到集庆的第二日,义军攻克城池,收三万六千降兵,贾里玉亲自抚军,与投降的将军研讨武艺,同吃同住了三日三夜,军心为之大定,众位投降将领当即发誓要为贾里玉效死命。
贾里玉遂将集庆改为“应天府”。
这日贾里玉与刘伯温、朱元璋、陈友谅等人商议今后的作战方略,陈友谅提出让贾里玉称王的建议,贾里玉正好趁这个机会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抛出,一直沉默不语的刘伯温闻言这才拊掌叫好。
随后贾里玉又与众人商议安抚百姓,推行“纳民屯田”的方略。
在神雕中因为没有准备充分,失去种田机会,这一次总算得以弥补。
待应天府局势稳定后,贾里玉去函邀请张九四和十八位扁担将军到城内一叙,共商北伐大计,遭到张九四的拒绝,不久后传出张九四和十八位扁担将军见信后辱骂贾里玉的消息,明教义军敬教主若天神,得知这个消息无不震怒,贾里玉为平息众怒,向盐军宣战。
十日后,贾里玉兵分朱元璋和陈友谅两路,夹击陈九四,这一战打了三个月,最终贾里玉亲临平江,连败十八扁担将军,生擒了张九四。
击溃盐军之后,贾里玉率领明教义军横扫江南,统一了各路义军,同一年,贾里玉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的旗号正式展开北伐。
大军北进前,江湖武林以武当、峨嵋为首的数十个门派先后呼应明教义军,纷纷出人出物出力。
明教大军先下山东,再进河南,之后夺取潼关,将大都变成一座孤立无援的绝城,到了此时,明教义军席卷天下之势已无法阻挡。
统治天下九十八年的元朝再次将权柄还于汉人,日月当空,朗照千里。
第二年,贾里玉称帝,改应天为南京,定明教为国教,国号亦称大明。(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三章 倚天屠龙,结束行程
终南山西起秦陇,东至蓝田,中间相距八百里,横亘关中南面,古人说“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指的就是山地的连绵不绝。
此外,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小谷连绵数百里,又有“九州之险”、“天下之阻”的威名。
不过前人也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句子,说一座山高大不高大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山里面要住着神仙。
不巧终南山自古又是道教发祥地之一,曾在此活跃过的各路神仙,没有一万也有五千,其中知名的神仙便有太上老君、文始真人、太公姜子牙、财神赵公明、张良、汉钟离、吕洞宾、王重阳等等,是名符其实的“山在高,且有仙”的代表之地。
因此自古以来,关于终南山的传说的流传不绝,其中最知名的当属春秋时期的那段“紫气东来”。
春秋时期的天文学家尹喜(即文始真人),时为函谷关关令,便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正是老子。
紫气东来是否真的预示圣人出世,这个没有科学考证,亦不必追究,但紫气东来本身却是真实存在的,属于一种相对罕见的自然现象。
“娘亲你看,是紫气东来,爹爹要来看我们啦。”终南山观景台上,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右手拉着妈妈的手,左手指着东方天空,满脸喜悦地说道。
“嗯。”妈妈轻声应了一句,脸上的表情却有些感伤和无奈。
小女孩侧头仰着脸望着娘亲,问道:“那爹爹什么时候来?”
“很快就回来的。”
她不忍心骗女儿,随便编一个时间,只能这样应付,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女孩的父亲什么时候会来,而且对此她还没办法抱怨太多,当初是她自己选择继续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