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页)
不服,再低头一看这首诗词,差点没当场跳起来将诗词揉烂撕碎——这字!也太丑了!
丑得曹文山都不忍心往下看。
可惜这种时候,他就是捏着鼻子也得看!
沈幼芙撅着嘴,不满地偷偷瞪着曹文山。切,至于嘛,生怕显不出来你字好看似的!还不是连我姐姐都比不过!
就在沈幼芙心中忿忿之时,曹文山脸上的表情忽然变了。
从一开始的恶心嫌弃,到疑惑,再到震惊,再到最后的平静……
他拿着诗词的手无力地垂下,努力控制着不让自己的喉头和唇齿颤抖:“山人,学生懂了……学生服输……”
这一下,全场的学子们真的炸了锅了,谁还记得要在山人面前注意规矩礼数?大家“轰”地一下围了上去,将曹文山手中那张歪歪扭扭的诗文拿来,争相传阅。
沈幼芙也惊呆了,能从曹文山嘴里说出这种话,这说明,说明她赢了?
许老山人很快为沈幼芙和大家解了惑:“文山,你来给大家说说,你懂了什么?”(未完待续。。)
第095章 把自己埋了
此时,那张白宣早就不在曹文山手上,可上面的诗句却烙印在他的脑中,挥之不去。
原来幼七的第一首诗,好巧不巧,竟也写的征战场面。可与他不同的是,幼七那一首,却是站在寻常百姓的角度上写的。
或许是妻子,或许是父母,或许是亲友……
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夫婿、儿孙、子侄挚友被送上边塞,从此南征北战,杳无音讯。
任凭家中的人一夜白头,家书再无人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战火一起,国破家亡。只剩下破城中疯长的草木,更是令人满目凄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感一恨,令花鸟都为之动容,亲人的悲恸就更不用说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种时候,家不成家,家书还能送到那个人手上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或许,谁都知道家书送不到,所以苦等直到断发白头……
这一首诗看得曹文山几欲落泪。
战火四起的苦难就呈现在他眼前……他明白了,真的明白了!
“山长,学生明白了。”曹文山稳定了自己的声音,“征战的意义,在于安宁。”
……而诗文的意义,并不是让人看完之后,就热血沸腾地想要出去打一架。而是更深刻的认识到征战的残酷,恐怖,从此爱重生命,珍惜身边的人。
“不错!你理解的很好。无论你将来站在什么位置上,都要记住幼七的这两首诗!这便是大慈悲心啊!”许老山长连连点头,他没有看错,自己的学生也是好样的。
至此,曹文山终于心服口服。
许老山长说得很对。这两首诗,的确表露了幼七的慈悲之心……想不到他那样一个人,竟会为民生,为家国而忧。
而老山长,刻意将这一张诗词留在手边,恐怕是早已被这诗词所折服。当面再试的时候。只是为了证明这首诗的确出自幼七之手。
幼七后来做的那一首。风格与这个完全相同。无疑确实是他一人所做。
而且,配上了这一首,才更懂得了那一首。
此志,是胸怀天下的大志啊!
曹文山知道自己的诗文也不差。可这样一比较。从立意和格局上。何止是差了许多!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山长放心。学生定当终身铭记!”曹文山坚定地发誓道。
他说完之后,便朝幼七看去。
幼七的脸越发的干燥了,褶子似乎比之前还多。此时这个又丑又惹人厌的家伙。正不好意思地抠着手指,一脸被夸奖的高兴,但又不好意思笑的蠢样儿——那模样,别提多让人反感了。
可曹文山还是十分郑重地对他行了一礼——并非为了此次输赢,而是他必须要感谢眼前这个人,给他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这一礼对沈幼芙来说,可真是大惊大喜。诗文好不好的,早在她意料之中。别人夸她,她得意一下也就算了。
但若能跟曹公子冰释前嫌,五姐说不定能高兴一点。
沈幼芙赶紧拱手回礼,她刚想开口套套近乎,准备皆大欢喜,就听到曹文山十分直率道:“幼七贤弟,为兄有一事不明,请贤弟坦然相告。”
“恩……好。”沈幼芙有点后悔给他还礼了,
这种正人君子太难打交道了。一点小事非要追根究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