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等两筐收满了,用毛驴驮出去就是了。除了路上损耗的,到了城里,总能赚上一些。当然,还要捎带一些其他的山货出去。来一趟不容易呀!”
我惊异了!是呀,山路难行,农民到集市或是县城一天又回不来,自己去卖那点东西,也许连吃住的路费都不够。唉,没有公路,天也低来地也窄,肩挑公粮爬坡岭,山果烂在山沟里……
于是,我终于理解了刚进山时农民的那些话:
“果子没人要呢!”
“卖给谁哟!”
一踏进武陵山,我就被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红土地深深地吸引了。或许是它太古老,让人永远也看不清,道不明,挖不透。我又想到了这些始终沉默的巍巍群山;它们存在亿万年了。春风、夏阳、秋雨、冬雪,抚摸着、晒烤着、沐浴着、摧残着,它们不也走过来了吗?它们还要走下去的。人是不是也这样呢?一代又一代,唱着古老的歌,一程一程地走下去。
魅力山乡 撞进世外桃源(1)
东晋大文豪陶渊明先生的名作《桃花源记》,不知令世人产生多少遐想,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侠士隐者寻寻觅觅,但人间似乎无此仙境。然而,在我的行旅生涯中,我相信自己在无意间走进了人们梦牵魂萦的世外桃源……
1991年夏,我进入滇、黔、桂交界的三角地带。这里的民族风情愈发浓郁起来,最明显的体现在人们的衣着打扮上。尽管从男人身上已分辨不出什么,但幸运的是,这一带的女人都基本保持了她们美丽如画的民族服装和头饰。一路上,我常常可以看到头戴银冠,身着艳服的少数民族妇女,出没于田间地头,为做活的男人们端茶送饭。
一条清亮的小河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左右看看,没有发现桥梁。对岸有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正摆着一条小木筏。我举起双手,朝小孩呼喊。
小孩探头往这边望了一阵,便将木筏划过来。
渡过河去,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递给小孩。小孩不解地望着我,轻轻地摇了摇头。
“给你的船费。”我将钱塞到小孩手里,一步跳上岸去。
“等等。”小孩小跑着追上来,他手里提着一个小鱼篓,里面有一条约一斤重的活蹦乱跳的鲤鱼。
小孩跑到我跟前,什么话也没说,他将一元钱伸到我面前,眼睛里流露出坚定的神情。
我默默地接过钱,心里感慨良多。
正在这时,一辆扬尘而来的摩托车在我们面前“嘎”然停住。骑士是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她的摩托车后座上绑着一个编织袋,鼓鼓囊囊地滴着水,里面似乎有鱼在挣扎。
女人跳下车,拿过小孩的鱼篓瞧了瞧,嘴里嘟哝了一句:“才一条鱼呀!”女人往口袋里摸一阵,最后摸出两角钱递给小孩。
“不,两角钱不卖!”小孩将钱塞给女人,双手紧紧地护住鱼篓。
女人似乎有点意外,她瞪了瞪眼睛问:“你要多少?”
“一元。”小孩想了一下,说。
“你也太黑了吧?”女人拉开嗓门嚷道,“看不出你小小年纪竟有这样黑的心肠。这才多大一条鱼,竟敢要一元钱!”
小孩有些不知所措,他嚅嚅嘴唇说:“那,起码也得五角。”
“好吧,五角就五角。”女人装出一副很无可奈何的样子,掏出皮夹,点出五角钱。
“慢!”我知道这种鲤鱼在城里要卖五元钱一斤,于是朝女人伸手一拦,对小孩说:“这条鱼我买了,我出两元钱。”
小孩显然吃了一惊。他看看我,又看看女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女人愤怒地瞪了我一眼。她俯下身,温和地对小孩说:“五角钱,刚才咱俩先讲好的,对吗?好孩子要诚实,可不能见钱眼开,昧了良心呀!你知道阿姨挣这点钱可受罪了,每天要骑摩托跑百多里地呢!”
小孩终于抵挡不住这温柔的一刀。他低下头想了一下,似乎下了决心,他接过女人手里的五角钱,将鱼递过去:“给!”
女人得意地瞧了我一眼,动作麻利地将鱼塞进编织袋,骑上摩托车扬长而去。
河岸旁边有一个小圩镇。虽然不是赶集的日子,但仍显得非常热闹。来来往往的山民似乎都喜欢在这里停歇,几家小饭馆里挤满了品茶喝酒的人。饭馆很特别,确切地说,它们并不是饭馆,而是一个杂货铺,只是除了卖杂货外,多了一个功能,就是店家在门口摆了一个炉子,为客人炒菜。凡是到这里来吃饭的客人,必须自己到街上买来菜由店主帮忙加工,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