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家伙会干这种事。不过,茂官,你有什么证据吗?”
年关的点缀(5)
“我是听厦门金丰茂的连同松说的。”
“连同松不是维材的异母哥哥吗?!”
“是。不过,同松跟维材感情不和,所以他才把维材的秘密悄悄地通报给我了。”
“兄弟不和多么可怕啊!”
“两人感情不好。不过,同松通过亲戚、朋友的关系,似乎很了解金顺记的情况。听说在包买茶叶、抛售进口货的时候,是利用别人,巧妙地伪装起来了。但是追其根源,据说都是维材指使的。”
“是么!”伍绍荣的胸中突然产生了一种敌忾心。
4
连维材从北方旅行回来后,又跑到武夷山,住在临溪寺里。
他每年要到这里来休息一次。武夷本是茶叶的产地,这一带有很多金顺记的茶场,在崇安还有一个分店。他兼有视察茶叶买卖情况的目的。
他带着儿子们来山中闲居。让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亲眼看看雄伟的武夷山,他认为这对培育孩子有很大的意义。
武夷山位于福建和江西两省的边境,在中国被视为圣山。山里有条弯弯曲曲的河,叫作九曲,两岸有无数悬崖峭壁。这条河因朱熹的诗而著名。临溪寺面临九曲河,背后是陡峭的奇岩怪石。
连维材的大儿子统文正在苏州游学,今年他只带了承文、哲文、理文三个儿子,另外还有一个食客——异国青年石田时之助。
“承文又溜掉了吧!”连维材面露不快的神情说。
老二承文似乎过不惯山中寂寞的寺院生活,经常溜出去,钻进崇安城。崇安是个有十万人口的“茶城”,全国的茶叶商人都往这里集中,所以也有一些小妓院,颇为热闹。
“他好像领着石先生去崇安了。”老三哲文回答说。
老大统文除了善于豪爽地放声大笑外,似乎并无什么突出的长处。老二承文是个罕见的浪荡哥儿。明年该轮到承文去苏州了。在苏州的那个花花世界里,不知道他会变成什么样子!?
“唉,算了,各人走各人的路吧!”维材改变了想法。他好像下命令似的,对两个儿子说:“散步去!”
哲文今年十五岁,理文十三岁。他觉得这两个孩子似乎比上面的两个哥哥有出息一点。
父子三人在九曲河畔漫步。河水湍急。不时有几只篷船,灵巧地躲开岩石,朝下游飞驶而去。背后重峦叠嶂,山顶上笼罩着紫雾。
“哲文,你背一背九曲歌中的四曲。”
朱子学的祖师朱熹是福建人。他有一首诗写武夷山的九曲。
哲文刚过变声期。他用那变得不彻底的嗓门,开始背诵起来:
四曲烟云锁小楼,寺临乔木古溪头。
僧归林下柴门静,麋鹿衔花自在游。
“理文,你能背出二曲吗?”
“行,可以。”
小儿子理文觉得不能输给哥哥,张开清脆的嗓子背道:
二曲溪边万木林,水环竹石四时清。
渔歌入棹斜阳里,隔岸时闻一两声。
连维材并没有听背诗。他是来寻求灵魂安息的,而他的心却不知不觉地飞向地狱般的人间社会。
他每年都来武夷,路上看到的农民却一年比一年疲惫。人口不断增多。仅凭这一点就会使人民的生活水准日益降低。农民的贫困也许是必然的。世道将会走绝境。——他从这里看到了一个无法避免的悲惨的结局。企图用鸦片来消除人世痛苦的人们日益增多。这只能加速这个结局的到来。
由于鸦片的输入,白银流入国外,银价不断地上涨。清朝的官吏,简单地说,他们不过是承包税收的中间人。他们的任务只是把规定的银额纳入国库。税收规定为一万两的地方官吏,把银子送交中央政府就完事了,多征收的就落进自己的腰包。可是,税额上规定的是银子,而农民却只能用铜钱来纳税。
年关的点缀(6)
在乾隆以前,铜钱七百文换白银一两。以后由八百文升到九百文,现在没有一千二百文换不到一两银子。即使税额未变,但以前有八百文钱就可交纳的税,现在则非要一千二百文钱不可了。所以租税实质上是大大地加重了。而且需要由农民来养活的人口正在不断地增多。
现在已经碰壁了!那么,该怎么办?
只有冲破这道墙壁!冲破墙壁,跑到外面去。那儿有大海,在大海的远方有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