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士兵们马上立正敬礼,让出一条路来。犬养一郎边抬手回礼边策马而过,田中大佐骑马陪在他右侧,拖后约两个马头以示尊敬,两人身后是全副武装的骑兵卫队。
战马停在圆形尸场边缘。大概是见惯了了这样的场景,马儿丝毫没有惊吓之状。犬养一郎抬手轻掩口鼻,似乎很讨厌浓重的血腥味儿。他头也不回地问田中大佐:“人都在这里了吗?”
田中大佐说:“我马上派人确认,没死的再补一枪。”
犬养一郎拦阻道:“不必如此麻烦,我有一个好办法。”
“各位父老乡亲,”犬养一郎不理田中大
佐的错愕表情,用流利的汉语对着满地的尸体大声说道,“受伤或没死的请站起来!我保证皇军不再伤害你们,而且还会给你们治伤,分发粮食,让你们回家!”
同样的话,犬养一郎连说了三遍,然后静待结果。
*裸的谎言还在风中回荡之际,尸场中摇摇晃晃地站起一人来,是个头发全白的老女人,裹着小脚站立不稳。她用嘶哑的声音反复说道:“冷,回家!冷,回家!……”
犬养一郎看都不看老女人一眼,再次大声问道:“还有没有想回家的?还有没有?”
再没有第二个人站起来。犬养一郎朝远处的机枪挥挥手,呼啸的子弹瞬间击中老人,胸腹被打穿,仰面摔倒,嘴巴一张一合地蠕动,仿佛还再说着回家二字。
“全部烧掉!”犬养一郎得意地下令。
十一 狙杀(1)
十几辆军用卡车飞驰在公路上,马达轰鸣,尘土飞扬。
“汽车来了!汽车来了!”虎子兴奋地叫醒正在抱枪小睡的夏少校,把望远镜朝他胸前一递,“快起来看看,最少也有十辆!”
夏少校接过望远镜,翻身趴在散兵坑内观察远方公路上移动的车队。袭击日军运输车队是夏少校想了一夜才决定的。高曲村之战虽然会让第26旅团震惊,但不一定能钓出犬养一郎这条大鱼,损失一个加强分队他还承受得起。只要他不离开防守严密的上阳县城,夏少校就没有机会狙杀他。
打蛇要打七寸,制其要害方能掌握主动。
第26旅团有5000多人,日常的补给全靠公路运输,一旦补给线被切断,后果可想而知!通往上阳县城的公路是日军为了对华北抗日军民实施“囚笼”战术,于今年春季刚刚修筑完成的,是众多公路中的一条。日军规定:凡公路途经的县乡村镇都必须修建碉堡岗楼,重点地区还要挖封锁沟,筑封锁墙,彻底将八路军与当地老百姓隔离开,使他们变成无根之树,无水之鱼!
过去驻守在上阳县的主要是伪军,公路不是很繁忙,平时只有鬼子的装甲巡逻车来回巡视,绝大部分的货物运输靠的还是骡马车。可自从第26旅团把指挥部设在县城中,各式军用车辆于公路上来往穿梭,彻夜不停,将大批作战物资堆积到县城里,然后再转运到各级作战部队。
当地游击队也曾袭击和破坏过公路,可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日军把公路划分成若干的段,实行分段负责制,若某一段出了事,就残酷屠杀当地的居民,迫使他们不敢配合游击队的行动,从而保证公路的安全畅通。另外,日军也加强了巡逻力量,使游击队的袭击行动很难得手,最后只好放弃了。
一处公路弯道距夏少校的散兵坑约八百米,视线良好,利于狙击。他和虎子已在此地潜伏了四个多小时,缩在散兵坑里等待目标。散兵坑是利用天然的坑凹扩建而成的,精心伪装后与四周的环境合而为一,除非走近绝难发现。
惟一令人担心的是,公路两旁地形开阔,掩蔽物极少,粗大一点的树木全部被砍掉了,一旦被发现,安全撤离是个问题。但战争向来就是智慧加冒险的游戏,而胜利也往往属于那些敢于冒险的人。
从第一次狙杀鬼子的那一刻起,夏少校就已经在冒险了,但他却无怨无悔。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想要得到真正的独立与自由,必须要用生命和鲜血去抗争才能获取,眼泪与哀求只会换来更大的屈辱!
日寇侵华是灾难,但同样也是机遇。已沉睡百年的中华民族正在浴血重生,以空前未有的团结共抗强敌,东方醒狮初露爪牙,随之而来的怒吼声也必将响彻亚洲,震撼世界!
车队临近,夏少校据枪瞄准,虎子手持望远镜当他的观察员,密切注视车队的动向。狙击步枪的弹仓里压了五发毫米的穿甲燃烧弹,弹尖涂成红色,弹头中部含有少量白磷燃烧剂,用来射击卡车的油箱最合适不过了。
但白磷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