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2/4 页)
证据,加之大同知府与山西行都司指挥同知具名的参劾奏章佐证,李信侍宠跋扈,暗害同僚的罪名恐怕是跑不掉了。
刘宇亮得意洋洋,如此轻松的就扳回一局,目光扫过张四知,只见他此刻低眉顺目,似乎殿中一切都与他没关系一般,不禁心中冷笑,这老匹夫当真狡猾,推出别人来打头阵,自己躲在后边见机不妙便果断的退缩,还真没看错了他。李信啊李信,如何?白花花的银子是不是白花了!
再看御座之上的大明天子朱由检,身子似乎都在隐隐发颤,秉笔太监王承恩站在御座之侧,担心的注视着皇帝,这种级别的太监很少随侍在殿上,一般都是品级比较低的小宦官随侍左右。敏感的臣子立刻便能猜到,皇帝的身体的确有恙,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估计皇帝身体的时候了,高品边将谋害高品边将,这可是国朝以来从未有过的丑闻,此事一经曝光恐怕就得天下哗然。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这名涉嫌谋害边将的边将竟是当今圣上力排众议,越级简拔上来的,这个责任究竟应该由谁来负。群臣们战战兢兢,与其说是责任,不如说是这个黑锅由谁来背,朱由检归为天子,责任自然不是他的,但总得有人来背黑锅……
大家伙都在私下里数着由谁来背这个黑锅合适,连堵上身家性命的刘令誉都已经面如死灰,准备听天由命,薛国观却挺身而出,指着姚正隆斥道:
“凭借一颗首级便当作证据状告当朝三品总兵,朝廷法度森严,岂能如此儿戏?”
姚正隆一愣连忙解释道:“李信勾结鞑子害了丘指挥使这事千真万确……”
薛国观也不等他说完,便冲御座之上的朱由检躬身一礼。
“万岁,兹事体大,绝不能仅凭一面之词便妄下论断,臣请万岁责成有司立即赶赴大同彻查此事,还无罪者清白,惩有罪者恶行!”
事到如今还能如何,朱由检点头表示同意薛国观的意见。
今日朝会一波三折,群臣们算是开了眼界,此事关乎甚重,立即有人建议,应责成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联合调查李信一案。
这得到了刘宇亮和薛国观的一致同意,三司的主官都是边缘人物,既不属于刘宇亮一系,也不属于杨嗣昌一系,和最近炙手可热的帝师张四知都没甚关系。
由这些人来调查,想必借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弄虚作假。很快,大臣们统一了意见请朱由检定夺。
朱由检却将这个提议给否决了。
“李信不过是区区一介莽夫,还用不到朕的股肱之臣出马,这事由东厂和锦衣卫去办就可以了。”
刘宇亮心下凛然,皇帝显然是已经信不过大臣了,才将如此重要的事交给了自己的家奴,不过就算交给太监来调查,此事亦不是不可为之。
今日朝会很快成了刘宇亮与薛国观二人表演的舞台,刘宇亮上窜下跳犹可理解,薛国观如此热心便耐人寻味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他几次出声建言都替皇帝解了围,这个情皇帝一定会记下。
相对薛国观的表现来说,刘宇亮便不够漂亮,皇帝刚刚赦免他没多久便跳出来折腾,是闲自己官当的太稳当了么,想去南京养老?
反正经过这一番廷议辩论,炮弹和火药都装好了,就等着手持火把的人将引信点燃……
由于形势一变再变,大臣们一改开始之时随意的心态,开始变的谨言慎行,对于李信一案谁也不再妄加评论,生怕一不下心自己便陷了进去。
本来这只是边将们之间争权夺利的龌龊事,如今到了朝堂之上,隐隐然已经成了阁臣们角力的筹码,在这个节骨眼上,谁发言谁就等于将自己送上前做给人家当挡箭牌,当马前卒。
经过初时的混乱,刘令誉也反应过来了,这件事在没经过彻底调查之前并不算完,那么自己也不会马上便被牵连进去,他在瞬间整理了一下此前在大殿之上的发言,觉得他唯一可被人抓做把柄的便是当众咬死李信杀唬�颊妒灼甙儆辔�媸悼尚诺南�ⅰ�
这件事就由不得他刘令誉做主了,他所能指望的,只有几位众臣之间的博弈中,刘宇亮被杀个片甲不留。可看眼下的情况,只有一个身单势孤的薛国观顶在前边,不由得带了几分埋怨的看向张四知。不想目光正与张四知对上,张四知几乎是微不可察的向他摇了摇头。
刘令誉心下凛然,继而又是一阵心寒,都到了这个时候,张阁老竟然打的是丢卒保车的算盘,他根本就没打算站出来说话。的确,若换做是自己,也不会再站出来多说半句了吧。看来,他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