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2/4 页)
,可哪有皇帝为了一个臣子与另一个臣子分辨的道理?
一众打算看热闹的大臣们傻眼了,今日最关键的主角不来,这台大戏还怎么唱下去?
主角不来,配角也不甘就此不提此事,刘宇亮昨夜可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又联络了几个御史台的都御史,到时候一齐发力,不愁此事不成。
御史台不属于刘宇亮一系,但李信不过是小角色,加之受了刘的许诺而有利可图,自然乐得做这顺水人情,至于皇帝那里,有理有据的事情,再不乐意他也只能吃哑巴亏。
刘宇亮先是又当众宣读了一番李信的罪状,然后直接将处理意见说了出来,处置还算是很轻的,仅仅是罢官夺职废为庶民,永不录用。
奏章递上去,朱由检即便现在不露面,也要亲笔御批的,早晚跑不了,就算驳回也必须有说得过去的理由。
岂料,刘宇亮话音未落,文华殿中便有人当众驳斥。
“刘大人这番处置好没道理。”
刘宇亮惊诧之下,目光便向群臣中扫去,他想看看究竟是谁能在这种时候发出不同的声音。待看清说话之人,不禁倒吸一口凉,竟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刘令誉,此人来历不浅,周延儒为首辅时曾深受器重,如今又左右逢源在朝中亦如鱼得水。
时人都喜欢称都察院为御史台,刘宇亮昨夜联络了几位都御史偏偏就没去找这刘令誉,谁知这厮竟然跳了出来。
“不知刘大人何出此言?”
问话的亦是都察院中人,左副都御史李曰辅,论品级他是正三品,高着刘令誉两级,可刘令誉丝毫不怵这顶头上司。
“李大人可曾见过,只凭原告一面之词;不经过任何调查举证便将被告绳之以法的吗?以下官看来,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字字句句掷地有声,竟然有人还小声的附和起来。
李曰辅冷笑道:“朝廷文武之事岂是民间纠纷告状所比?且退一万步,那李信交恶同僚也是免不了的,西北边地重镇,岂能交给如此侍宠跋扈,不谙军事之人?”
按照朝廷惯例,这种与同僚不睦的官员,通常都会被调离而改任闲职。
刘令誉亦是冷笑数声后,据理力争。
“究竟是侍宠跋扈交恶同僚,还是有人嫉贤妒能,欲除之而后快,还不得而知呢!”
“你说清楚了,谁嫉贤妒能,欲除之而后快?”
嫉贤妒能的大帽子李曰辅接不住,必须和他掰扯掰扯。
刘令誉伸手虚指。
“据刘某所知,三位总兵复任伊始便战战兢兢,修复镇虏卫,恢复防御,更在旬日之前在阳和卫与蒙古插汉部大战一场,斩首七百余……”说到此处,刘令誉一字一顿的道:“其中还有鞑酋林丹之胞弟唬�迹灰啾徽妒祝∠嘈挪蝗占浔ń莸氖拐弑慊岬执锞┏恰!�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
一战便斩首蒙古鞑子七百余人,竟然连蒙古的台吉唬�级颊读恕U庵终焦�退慊簧铣�⑿矶噫缬抡浇�嘉幢啬芮崛。��桓鲋簧砀叭危�薇�拮涞墓飧俗鼙�檬裁慈ズ兔晒坯沧哟蛘蹋�
重臣们首先怀疑的是刘令誉此言的真实性,紧接着便是骇然,如果刘令誉所言为真,那么这个李信简直就是天生打仗的材料,那么骄横跋扈也就理所当然了,人们大体都认同,有过人本领者,必有非同寻常的脾性,在血淋淋首级堆砌的军功面前,其它的都不值一提。
刘宇亮闻言亦是一惊,刘令誉精滑无比,绝对不是个胡乱说话的人,但此人毕竟只是个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敢如此言之凿凿必是背后有人支持。他的目光在众阁臣脸上一一扫过,试图找出这个背后操纵之人。
杨嗣昌依旧如昨日一般低眉顺目,似乎这些争执都于他无关一般,背后的薛国观则一脸的惊讶,显然也是吃惊不小。文渊阁大学士范复粹平素与杨嗣昌和他都很是不睦,此人也是重点怀疑对象,只见其一脸平静看不出喜怒,刘宇亮仔细分辨一番,断定当也不是他。
当刘宇亮的目光落在张四知脸上的时,却见张四知凝目含笑,看着文华殿中陡然间变化的气氛。一种前所未有的直觉告诉他,此事背后操纵者非此人莫属。
刘宇亮突然只觉得心中一寒,这老家伙如何参合进来了,难不成那姓李的将他也买通了?
张四知贪婪,京师官场之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宇亮暗自揣测,李信若想让张四知为他说话,最少也要白银二十万两。不禁冷笑:李信啊李信,难怪晋商们欲除你而后快,能在数月时间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