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去了,”克雷孟梭说,“不错,在英国受审,在法国行刑。”劳合·乔治在想,之后应该把他送到哪里。加拿大?某个小岛?“请不要把他送到百慕大群岛,”威尔逊叫道,“我想自己去!”直到最后一刻,德国政府一直在试图取消相关条款。其实他们本用不着如此担心。
德国皇帝一直活到1941年,写回忆录,读沃德豪斯的书,喝英式茶,溜狗,严词谴责有辱德国及其本人的国际犹太人阴谋。当希特勒于1939年发动战争时,他兴奋地欢呼,“奇迹的继续!”他最终在德国入侵苏联前夕去世。协约国最终放弃自行审判其他德国战犯。他们给建立了特别法庭的德国政府一个名单——其中包括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让它完成审判工作。在成百上千指定的人当中,只审判了12人,大多数人当即就被释放了。几个曾击沉载满伤员的救生艇的潜艇军官分别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但他们几周后逃脱了,再也没有被找到。
txt小说上传分享
压制德国(1)
早在仲冬之歇之前,四人会议已研究的条约中的军事条款警告说,处理德国问题比对付德国皇帝要困难得多。多数人认为军国主义及大规模武装部队,尤其是德国所存有的,对世界很不利;的确,论证军备竞赛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书已经开始涌现。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的一点提到,把国家武装削减到“能维护国家安全的最低点”。国联的一大卖点就是它可以为各国提供安全,以促使他们自愿削减武装力量。由于征兵在英国很不受欢迎,劳合·乔治热烈拥护这个想法。很明显,解除欧洲大陆最强大国家的武装是国联全面解除各国武装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虽然关系不大,但协约国打算给其他战败国强加严格的军事条件。他们还试图说服其欧洲盟友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及希腊同意缩减武装,但没有成功。
解除武装本身无可厚非,但在德国究竟应该保存多少军队的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新的德国政府必须有能力镇压国内反叛,它应该强大得足以抵挡来自东方布尔什维克的威胁吗?对此,协约国无法代劳,他们正在逐渐撤销对俄国的干预,中欧各国也不能代劳,他们一面为生存而挣扎,一面,正如劳合·乔治最亲密的顾问之一汉克严肃地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将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布尔什维克。与此相反,他们表现出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巴尔干恶习。”尽管德国人有很多缺点,但他们至少“稳固、爱国、可靠、组织性强”。然而,对法国人来说,德国军队一直都是威胁。尤其是福煦从一开始就坚持,协约国必须没收德国军事设备,占领莱茵兰以及桥头堡,破坏沿德法边境的德国防御工事,并把德军限制在10万人左右。他说这些要求纯粹是军事上的。
作为少数从战争中脱颖而出的高级将军之一,福煦喜欢自称为普通士兵。他矮小、一头金发、谦逊、衣冠不整。某美国专家认为,“15英尺之外,没人会把他当作大元帅”。福煦出生在比利牛斯山脉地区的一个中等家庭,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同时也是无可指责的顾家的男人。他喜欢园艺、射击和看戏(只要不是太现代),憎恶政客和德国人。他的挚友,英国将军亨利·威尔逊敬佩他的勇气和执着,即使在战争中最黑暗的时刻。他说,福煦有“一种神奇的本能,他知道应该做什么,但不一定能说出原因”。另一方面,与他在战争结束前几天有过冲突的美国司令潘兴将军认为他“狭隘、小气、固执己见”。威尔逊总统逐渐发现他是记仇、盲目的法国人的化身,还觉得他沉闷乏味。
与他相识多年的克雷孟梭一直对他爱恨交加。1919年,他对最高委员会说,“他是个伟大的将军”,但“不是军队教皇”。战争期间,为了选最高盟军司令,他在贝当将军和福煦将军之间权衡不定。“我发现我处于两人之间,其中一个对我说我们完了,另一个来去像个疯子,渴望打仗。于是我对自己说,让福煦试试!”克雷孟梭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他说:“1918年3月,我看到他比以往更加自信、热情、执着,表现出一位伟大的领导者的风范,而且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直战斗到敌人投降为止。”但另一方面,他又说,“战争期间,我必须每天和他见面,以防止他做蠢事。”
克雷孟梭从来不完全信任任何士兵,尤其是信教的士兵。他没有指派福煦作为法国代表参加和会,并明确只有接到邀请,他才可以参加和会。对此,福煦从未原谅他:“实在匪夷所思,克雷孟梭先生首先想到的对抗威尔逊及劳合·乔治的合适人选竟然不是我。”当福煦及其支持者试图影响和平谈判时,克雷孟梭变得很不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