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一、痴迷汉文化的少年皇帝
1。痴迷汉文化
顺治皇帝福临幼年即位,随后入主中成为紫禁城的主人。虽然他从九岁开始接触汉文,但他直到十四岁亲政之时依然不通汉文。当他看着大臣的奏章茫然不知所云之时心急如焚,于是下定决心学习汉文。在乾清宫中,他每天五更起床读书一直读到黎明。过多年的认真学习,刻苦研读终于能够阅读汉文书籍。在处理完政务之余依旧手不释卷。有时,读书直到深夜。
乾清宫顺治皇帝的寝室实际上就是一个书房,后来,几乎变成了一座小型书库。数十个高大的书架,整齐地倚墙排列,上面放着史子集各种精美的著作。顺治皇帝喜欢阅读部、史部书籍。在阅读史典籍之余,对于集部诗文作品也特别喜爱。尤其是先秦辞赋、唐宋诗词和元明戏曲话本,他都极为喜欢,不仅大量背诵、朗读,还写读书笔记,撰写评语。
当时,《三国演义》、《西厢记》等都是清初流行宫中的典作品,顺治皇帝十分喜欢。他爱看学者金圣叹评点的《西厢记》,他在评述金氏评点本《西厢记》时说:“议论颇有遐想,未免太生穿凿,想是才高而见僻!”
顺治皇帝欣然接受了汉文化,并喜爱汉文化。他对汉文化由喜欢渐渐发展到了痴迷的程度,尤其是绘和书法。他的书法独树一帜,大字书法写得气势磅礴。他的绘独具风格,尤其指头别具意境。
按照清制规定,努尔哈赤直系子孙称为宗室,以黄带子为标识,因称黄带子。直系之外的皇室子孙称为觉罗,以红带子为标识,因称红带子。黄带子和红带子,构成了爱新觉罗大家族。入关以后,清廷对宗族子弟的教育十分重视,特别设立学堂,教育皇族子孙。顺治九年(1652年),满洲八旗各设宗学一所,招收皇室宗族子弟就近入学。特聘师傅教授满文、汉文,兼习骑马射箭。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篇文章《罪己诏》。全文一千余字,情真意切地回顾了自己十八年的皇帝生活和政治历程。既没有总结自己的辉煌政绩,也无夸耀自己完成了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的大业,而是充满愧疚地历数自己十四条罪状向他的臣民谢罪。这十四条罪状,主要是从儒家的视角和祖宗的角度来剖析自己:变更祖制、未尽孝道、疏远宗室、重用汉官、用人无术、不能节俭、厚己薄人、浪费严重、任用内官、燕处深宫、不听忠言等等。这篇《罪己诏》,既是自己政治生涯的自责,也是自己多年读史心得和人生验的总结,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心灵自述。
二、御制作品:顺治一生的读书治世心得
清顺治皇帝御制作品,包括《清世祖实录》一百四十六卷,《清世祖圣训》六卷,《资政要览》三卷、《劝善要言》二卷、《御制人臣儆心录》、《万寿诗》、《劝学文》以及《御注孝》一卷、《御注老子》二卷。
1。《清世祖实录》
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康熙皇帝命儒臣恭纂,历时五年完成。全书六卷,约三万余字,是清世祖福临一生的读书心得和言论集汇编。有《四库全书》本、《十朝圣训》本行世。康熙命儒臣编校,体例与清太祖、太宗圣训相同。收录福临言论一百一十三条,分成三十二门类:论治道、敬天、圣孝、圣学、谦德、节俭、儆戒、敦睦,谕群臣、求言、纳谏、任官、考绩、选举、理财、恤民、赈济、饬臣下、重祀典、礼前代、褒忠节、兴文教、谕将帅、谕外藩、体群情、惩贪妄等等。后雍正恭阅全书,命令儒臣重加校订。该书有康熙御制序、乾隆御制序。康熙皇帝在《御制世祖实录序》称:
朕惟自古膺图御历之后,躬集大统,手致太平。懋烈丰功,光前翼后,行之为政,斯发之为言。意蕴因卓越乎百王,训行尤昭示乎奕。惟圣有作,后人述焉,千载同揆也。我皇考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神灵首出,智勇天授,秉英断之姿而持以恭俭,扩宽仁之量而济以忧勤。????若夫宵旰图维,宫廷训敕,煌煌纶音,嘉言孔彰,究圣学之高深,著王道之正直。凡所以凝天命,扬祖德,倾民岩,持国体者,叮咛反复,深切著明而意旨所注,尤殷殷乎省躬克已。因命儒臣分类编纂,朕复详加披释,计一百一十三条,统为圣训六卷,宝诸金匮,拱若球图。俾后世子孙,知我皇考之贻谋燕翼,百世无疆。开国纶,万年时叙。所以杜愆忘而遵典则者,心法于是乎在!”
乾隆皇帝在《御制世祖实录序》中称:
洪惟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宏功,至仁纯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