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页)
,一两盒救心丸也就治治标,根本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李适的措施看似果敢,但也只是下了一两盒救心丸而已。而且,他本人又是个抠门儿鬼,最终导致了他的一片雄心变成了灰心。 。。
挽救大唐帝国的一份检讨书(2)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爆发,和当时地方藩镇势力的膨胀有很大关系。李适对症下药,在政治上做了一些调动作后,把注意力转向了削藩,企图把藩镇头脑——节度使们手里的权力收回到中央。时机很快送上了门。自安史之乱后,地方上的节度使们很多成了土皇帝,渐渐地,节度使死后将职位和领地传给子孙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连中央都不能干涉。李适决定改掉节度使们的臭毛病,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皇帝。建中二年(公元七八一年),河北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死去,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成德镇的土地和权利。李适一口回绝,坚决要自己任命新的节度使。
惯例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如果这次李适收回了成德镇,下次就是山南镇、淄青镇。于是,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几个土皇帝便武装联合起来,和李惟岳一起向朝廷示威。李适早就料到会有这一手,于是他采取了以藩制藩的策略,利用个藩镇之间的矛盾,拉拢幽州节度使等人攻击叛军。这一招开始非常好用,先是淄青镇的李正己病死,他的儿子李纳不堪重击,被打得大败。接着挑头的李惟岳集团发生内讧,本人被部将王武俊杀死,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并被德宗任命为新的成德节度使。四路叛军,最后只有田悦在魏州负隅顽抗。打了一段时间,节度使们渐渐聪明起来,他们之间相互厮杀,等于是在帮了中央政府的大忙,到时候好一个个收拾。于是,建中三年(公元七八二年)底,卢龙节度使朱滔挑头自立为冀王,接着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这几个王深知孤掌难鸣的道理,于是联合起来组成造反集团,一致向唐德宗开战。李适还没有喘口气,汝南节度使李希烈也跟着起哄,竟自立为楚帝,公开与大唐决裂。战局由此陡转直下。危急之下,李适开始全国总动员,召集全国可以调动的兵力先打出头鸟——李希烈。
一时间,战火从河北一直烧到河南,也烧到了东都洛阳。其实当官的和当皇帝的弄得再凶,也不关当兵的事,他们所要的只是有肉吃,有钱花。可是关键时候,李适同志偏偏玩起抠门儿了。建中四年(公元七八三年)十月,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从军官到士兵,都以为可以领到很多很多的赏钱,然后腰缠金银珠宝上战场。然而李适压根没把这些兵油子当人看,按叫花子的待遇打发。结果满心欢喜的数万泾原兵不仅工资没领着,吃的伙食都很差,没有肉也就算了,连米都是糙米,嚼起来塞牙。兵油子们一下火了,老子卖命,连工钱都拿不上,反了吧!顷刻间,平叛大军变成了造反大军,“泾师之变”由此爆发。由于事发突然,李适半点准备都没有,慌忙下令紧急调拨二十大车金银财宝犒劳这帮兵油子。该大方的时候不大方,事后大方已经太迟了,叛军不仅要了二十车珠宝,还要拿下李适的人头。没办法,李适只好带着一家老小跑出了长安,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泾原兵反了之后,决定响应朱滔,就拥立朱滔的兄长朱泚为皇帝,国号大秦(后改为汉)。朱泚为了让自己的大秦取代大唐,立即带兵围攻奉天,搞得李适就像活到了世界尽头。
眼看大唐江山就要毁在自己手里,李适决定低声下气一次。他以和当初拒绝李惟岳同样的坚决,接受了翰林学士陆贽的建议,向全国人民公开检讨。这份检讨书的名字就叫《罪己大赦诏》。在这份著名的检讨书中,李适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己的指导思想,认真回顾了自己的错误,而且敢用重词,譬如“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上累于祖宗,下负于黎庶”等等。同时为了显示自我批评不是表面文章,他还赦免了除称帝的朱泚之外的所有叛乱将领,并指出国家现在这副混乱的样子,责任不在别人,“罪实在予”。这份检讨书因为态度诚恳,居然感动了很多叛军,“士卒皆感泣”。很快,叛乱人员王武俊、李纳、田悦主动取消王号,上表谢罪。当年七月,李晟打败朱泚一举收复长安,李适终于得以重返长安。国家局势也很快稳定下来。
此后,遭受削藩失败打击的李适心灰意冷,对地方的土皇帝们也开始听之任之。从此,唐朝藩镇割据持续恶化,直到唐宪宗李纯时候才稍有好转。
被假太监干掉的皇帝(1)
太监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职业,没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