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1/4 页)
芙腥瞬痪�婺兀俊�
蒋介石调转枪口,一致对外,联合中共和全国民众抗日,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幸事。这既是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巨大成果,同时也显示了北方山坳里的一群精英的政治气度。但在中央考虑派代表赴南京的具体事宜时,也不能不有所警惕。
毕竟中共与国民党存在着一层隔阂,毕竟“朱毛”与蒋介石是十年的“宿敌”,毕竟还有一个对蒋介石个人品行信誉的了解。前不久,“西安事变”的发起人张学良送蒋返回南京,反被蒋氏扣押软禁的事,大家记忆犹新。
“毛主席和朱总可以不去,我同剑英同志代行。”周恩来说。听后,朱德说:“毛主席不能去。你不仅是军事领导人,更重要的是党的领导。蒋介石要研究的是国防问题,是一个军事会议,我不能不去。这叫‘兵对兵将对将’!”朱德用平静的目光征询大家。他一方面是稳住毛泽东不要一时性急,一方面也为自己去寻找理由。
“你去也不合适!”任弼时担心,“蒋介石要吃你的‘猪’肉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家对谁去南京是慎重的。朱德坚持前往。正好一直在西安负责同国民党代表谈判的叶剑英把各方面征询的意见报来:“毛不必去,朱必须去!”朱德为争取到此行,心里十分高兴。
红军战士泪水涟涟地摘下红五星帽(3)
是夜,康克清一直忙着给朱德收拾行装。不觉之中,她鼻子发酸,泪水在眼圈里打转。刚刚经过万里征途,一路战场厮杀、流离颠沛,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安身的窑洞,有了一块平静的根据地,老总又要去面临新的风险。她担忧、焦急,甚至还有一些害怕。但她不能说,她知道老总此行责任重大,知道老总定下来的事情她说什么也没有用。
6日,朱德和周恩来从云阳乘汽车到西安,从那里改乘飞机去南京。清晨,康克清用一只旧皮箱把朱德的衣物、用品和她的关怀送出远行之路,和老总什么也没有多说——同志、战友、夫妻间的道别都留在无言的心底。
抵达西安后,会同已在西安的叶剑英在9日同机飞抵南京。一下飞机,朱德就感觉南京机场戒备森严。他们很快被车辆接走。
车在行进中,朱德感觉到南京这座历史老城的特殊气息。不少仁人志士在街头呼吁,青年学生游行请愿,老人送子从军、妇女送郎卫国。这些都给古都南京平添了一幅幅令人激动而酸楚的景观。朱德似乎无暇顾及,因为他们肩负着一项特殊的秘密使命。
8月11日,朱德同周恩来、叶剑英等步入蒋介石侍从室时,蒋介石缓步走过来,一一问好,伸出手与朱德相握时说:“玉阶先生,多年不见了,国难当头,热烈欢迎你参与这次军政会议,共商抗日大计。”朱德谦逊有礼地答道:“好啰,谢谢委员长!”
当日,朱德一行出席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谈话会议。尽管这次会议是秘密的,但朱德的到会还是受到与会人员的注意。这是红军总司令第一次参加国民党的正式重大会议,也是共产党第一次在国民党首府取得公开活动的合法地位。
会前,朱德见到了冯玉祥、白崇禧、刘湘、龙云等地方实力派将领。不管是对手还是后辈,他们尊称朱德为“玉阶兄”或“朱将军”,朱德也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宣传中共主张。
在会上,朱德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系统地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他指出:“抗日战争在战略上是持久的防御战,在战术上则应采取攻势。在正面集中兵力太多,必受损失,必须到敌人的侧翼活动。敌人作战离不开交通线,我们则应离开交通线,进行运动战,在运动中杀伤敌人。敌人占领我大片领土后,我们要深入敌后作战。目前用兵方向主要是华北,但从目前情况判断,敌人必然会进攻上海,以吸引我国兵力。”
接着,他陈述了中共的主张:“在抗战中应该加强政治工作,发动民众甚为重要,在战区应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地把民众组织起来。游击战是抗战中的重要因素。游击队在敌后积极活动,敌人就不得不派兵守卫其后方,这就牵制了它的大量兵力……”朱德还建议开办游击训练班,使国民党的军队亦能逐步学会游击战争。
朱德等中共代表的发言引起很大反响。不仅使各方面人士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对国民党政府制定全国抗战战略方针产生了积极影响。
当时,蒋介石虽然希望红军早日参战;但仍在红军改编后的指挥和人事问题上设置种种障碍,不肯承认红军的独立地位。他坚持红军改编为三个师,分别直属行营,分割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