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果断的首相,恐怕“英国病”迟早会将英国推入坟墓。
提到撒切尔,就不得不想起与她同年代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很多人都猜测,撒切尔之所以能够担任首相,离不开伊丽莎白二世强烈的女权思想。撒切尔在回忆录也清楚地记载着她第一次进入白金汉宫的情形,她坐在中央办公室等着被召见,一股强大的责任感涌上心头。撒切尔的父亲是个市区议员,同时也是个坚定的保皇派,在他的家中,收听女王的广播讲话如同祷告一样重要。在撒切尔的描述中,伊丽莎白二世言语非常干练,表达十分清楚,而且为人随和,她与女王的谈话没有感到丝毫拘束。撒切尔曾经表示,假如伊丽莎白女王即位,真能消除反对有抱负的妇女登上最高权位的最后一丝偏见的话,那么一个妇女解放的新时代,就真的即将来临了。
不管这位女首相是不是具有女权思想,她上台后给“英国病”的一剂猛药,赢得了世人的钦佩。从希思希望引进货币主义开始,撒切尔就决定按照这个思路将货币主义进行到底,取代不合时宜的凯恩斯主义。她希望能够发展自由竞争,限制政府在经济中的干预权力,以此来遏制通货膨胀,打击气势庞大的工会。于是,她选择了当时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公共事务大臣基思·约瑟夫,期待与他一起改革英国经济政策,放弃“共识政治”,根除“英国病”。
1974年,保守党竞选败北,希思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党内决定重新选举领袖,约瑟夫成为希思强劲的竞争对手。在民意测验中,约瑟夫的支持率远远超过了希思,眼看就能大展拳脚了,没想到约瑟夫在一次演讲中马失前蹄。他要求控制下层妇女的生育情况,引起轩然大波。约瑟夫在舆论中退出竞争,力挺撒切尔参加竞选。在保守党右翼的帮助下,撒切尔于1975年4月,正式当选为保守党领袖。
众人都想看看一个女人能在高峰上坚持多久,而且保守党正面临着改革时期,很多人都在窃窃私语,难道保守党真的已经到要一个女人当权的地步了。然而撒切尔上台后的一系列举动,让世人刮目相看。她一边重建影子内阁,一边抓经济。基思·约瑟夫被撒切尔留在影子内阁中,继续负责政策和研究。他与威廉·怀罗特是撒切尔的左膀右臂,一个是政策上的帮手,一个是领导班子里决策方面的智囊。接着,撒切尔任命杰弗里·豪负责经济政策的制定,她自己则专心对付工会。
工会在英国的历史上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工会成员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无论是哪个政党上台执政,都要先学会看工会的脸色,不然就是无休止的工人浪潮。其实究其根本,工会与政府之间的斗争,更大程度上是经济博弈。但是撒切尔却不是个喜欢看别人脸色行动的人,除了女王,没人能让她臣服。工会咄咄逼人的气势让撒切尔厌恶,她带领着她的保守党公然表示,只要保守党执政,就会在减少开支和避免失业的前提下,限制工资的增长。这份宣言带有浓烈的货币主义味道,不管工会能不能接受,这都是既定好的政策。
撒切尔凌厉的政治、经济攻势,让工党心惊胆战。1979年大选开始,工党与保守党在民意测验中百分点不相伯仲。然而在竞选的第三周,民意测验戏剧性地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熟练工人将票投给了保守党,这些工人可能在一周前还忠于工党,但却在选举日的前几天改弦更张。在撒切尔看来,工人不再想依赖国家舒舒服服地过有保障的生活了,他们希望能为了自己和家人赢得更美好的生活,哪怕是做出牺牲。这是一次冒险,无论是对工人,还是对撒切尔,都是不小的挑战。保守党最终以339个席位,上台执政。
撒切尔的“手术刀”(2)
撒切尔一上台,面临的就是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生产总值一路下滑,失业率却突飞猛进,然而这对撒切尔来说,恰好是个机会。她任命一些专业的货币主义政治家,负责制定经济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她将内阁中的主要职务都分配给了行事温和的政治家,让他们各司其职,共渡难关。经过杰弗里·豪领导的经济委员会的讨论,新的经济政策很快出炉。
在新经济政策的指导下,撒切尔大刀阔斧改革工党遗留下来的弊端,撤销了三千多个项目,降低了公共开支。然后减少货币发行量,提高银行利率,稳定物价,一度飙升不止的原料价格开始回落。“英国病”中的一大顽疾——通货膨胀,在7年内得到了有力的遏制。
在遏制通货膨胀的同时,撒切尔大胆削减国家干预权力,降低税率,放手让企业在市场中自由竞争,消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