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京边的将军。到这一辈,其父为兵部副都统,家世显赫。
另一人,叫范白宣,江淮人士,居然是乡试江淮郡的“解元”。传说此人天赋极高,善画丹青,写得一手叫绝的狂草,可为人有点清高。祖上三代都是读书人,所谓的书香门第,可惜到他父亲一辈已经家道中落,只能在乡里的私塾充一名教书先生,勉强温饱。有道是人穷志不短,居然在乡试中一举夺魁。
王通赋和范白宣,两人都是这次秋闱的佼佼者。
这王通赋是京城拔尖的人物,而范白宣也乃百年一遇的奇才,两人文采学识不相上下,所用引经据典连学士们都无不拍手称妙。相比之下,范白宣的运笔清奇,并无华丽辞藻堆砌,而王通赋所作诗词人工刻意为之的痕迹过重,反倒不如范白宣来得自然潇洒了。
赵阁老早年游历大好河川,性情闲逸,对范白宣这种不拘小节的文墨甚是欣赏,他对于国家时政,也每每从百姓角度出发,所言句句肺腑,多半是因为生于穷人家更能体会人间疾苦,和为官爱民之重要性,比起王通赋兼有歌功颂德之嫌,更得他老人家欣赏。
而另一方面,协办大学士陈阁老,却对王通赋赞赏有加,称其【绝顶聪慧,有文豪之风,应得圣眷】。而且家世显赫,选官自然要选作从小便熟知为官道理的,像范白宣这种,估计以后也是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弄不好,砸别人一脚的屎。
所以主副考官们自有尊崇的一人,排队站队,活生生,将那些文官们切割成了两大派,一派以赵阁老为精神领袖,推举范白宣;一派则视陈阁老马首是瞻,推举王通赋。
两帮人马,各有说辞,谁也不让人,又加之早先帝君已有风言风语传出,说右丞相之选的人,不外乎赵阁老和陈阁老两人之中,一时间弄得满朝文官都纷纷择队而居,大有拼个你死我活之意。
陈阁老那一派怎么样,洛浮夕不知,但他有次跟赵阁老说起右丞相一事,不想那赵阁老哈哈大笑,继而似乎毫不在意谁上谁下,谁做丞相,谁做学士,一笑了之。
洛浮夕不解,问他:“听闻朝中都对此事议论纷纷,连日来暗中活动的官员不少,怎么老师还无动于衷?”
那赵阁老倒看得透彻,道:“右丞相一职,可谓位高至极,但高处不胜寒,连前任右丞相这种一生为国尽瘁,无人不夸一句好的,死后还要遭人话柄,你说,位高权重,就真的好么?”
“这……”
可是若不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争着要做大官?后宫里的皇子,争着要做帝王呢?
那赵阁老又道:“是你的,便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不得,就算得了,也是余世不安。”
话虽没错,道理谁都懂,可真正能做到的,世上有几人?
洛浮夕不再问,只是想,若他是赵阁老,估计也难做到他这番的洒脱的。
*********************************
此事商议不下,一时间到了放工时刻,洛浮夕坐马车回宫,倒是想到了这时可以由帝君来裁夺。到底是为他而选官,他看谁合适,不就行了么。想到此,便让人暗地里誊写了这两人极具代表性的两份考卷,带入皇宫。
那马车素日是走永安道的,一路都是官府宅邸,安全又无闲杂人等,进出皇宫也最近,可不知怎么的,今日永安道的一处宅院着了火,烧了两处馆舍,工部急忙命官吏封锁了街道,急于灭火修路。
马车上的宫人道:“大人,永安道被封了,看样子要走长安街。”
洛浮夕转念一想,走长安街自是大好的,他出宫进宫,全由宫人看着,自己断然不好擅做主张改道,所以从来不曾在长安街里寻过【罗家茶铺】的地址,如今却给了他绝好的机会。
尽管不动声色,而眼神早就飘在车外,仔细记下沿途的方位了。
果不其然,马车在长安街东面的转弯口,见一两层的独栋商铺,立了赫赫的招牌。里面三教九流之人都有,逗鸟的,喝茶吃饭的,文人围在一起说野史的,好不热闹。
而门口大柜台后面,立了一个人高马大的掌柜,洛浮夕一看,正是洪宝生。
许是心有灵犀,不过马车滚过的刹那,那洪宝生有感知一般抬头,居然一眼就看到了马车里的洛浮夕,也认出了正是自己的主子。正忍不住想要打招呼,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身份隐蔽,连忙放下了挥动的手。
这时便是最好的机会,洛浮夕心中已有一想法,连忙叫停了车夫。
“天热,刚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